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陈芬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药物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的患者94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药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9.36%,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2.34%,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胺碘酮使用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所以对于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律失常;胺碘酮;护理

随着近几年来人们生活方式、习惯等改变,心率失常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心率失常是心脏的节奏、频率、传导速度等出现情况异常[1],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都造成较大的困扰。临床对于心率失常的治疗一般采用胺碘酮,但是药物使用会有较多的不良反应,本文主旨观察分析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药物治疗的护理效果,特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的患者94例做为研究对象,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的患者94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并确诊。纳入标准:患者无精神、意识障碍,知情、自愿且能够配合治疗;患者无其他伴随性恶性肿瘤;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有严重障碍;患者有感染性疾病以及相关药物过敏史;患者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将94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患者,年龄46岁到75岁,平均年龄(59.88±2.84)岁;男性患者27例,女性20例;25例快速房颤,13例频发室性早搏,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对照组47例患者,年龄45岁到76岁,平均年龄(59.21±2.45)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22例;23例快速房颤,12例频发室性早搏,10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护理:胺碘酮静脉注射,使用量为1500mg,10min内缓慢注射完成,随后采用静脉滴注,滴速维持为1.0mg/min,观察一段时间后,患者的效果一般,可进行加注,1500mg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心律失常的患者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增加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度,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2)药物护理:护理人员使用药物时严格遵医嘱并按照操作流程进行药物的使用,对药物的剂量、浓度、滴注速度等操作应细致并且仔细核对[2];患者第一次静脉注射时应注意注射速度,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注射情况;静脉滴注时为了确保滴注速度的准确,应使用输液泵,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次数,输液管不要扭折,患者有突发状况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3)病情护理:药物使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严密的心电图监测,注意患者药物使用过程中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如果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4)穿刺部位护理: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时,护理人员应技术熟练,尽量选取患者较为粗壮的静脉,并严密监测,防止患者出现静脉炎,应隔一段时间进行调整,注意是否有红肿、苍白的情况出现,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共分为5个项目(心理、饮食、生活、健康、环境),评价分为满意、非常满意、不满意,满意率=(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判定标准

患者护理效果判定: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心率恢复正常值,表现为窦性心律,判定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心率有所改善,判定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消失或加重,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共47例患者,显效29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共47例患者,显效14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6.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心率失常是心脏的节奏、频率、传导速度等出现情况异常,临床的治疗一般采用胺碘酮,其治疗效果明确,可以对冠状动脉血管以及周围血管具有扩张作用,同时提高甲状腺的代谢,但是胺碘酮在使用的过程中易发生较多不良反应,例如低血压、心动过缓、静脉炎等[3]。主要原因是胺碘酮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如果药物使用过程中护理不得当,对于临床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都会有影响。全面护理应从药物的使用上,严密观察患者使用中的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时,血管的位置、针头的固定等都应重视,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扎针技术;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增加巡视次数,适当可以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有不舒服的感觉[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9.36%,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2.34%,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胺碘酮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所以对于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胜利.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8):1779-1780.

[2]荆松宾,张志芳.胺碘酮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护理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02):281

[3]田莉.胺碘酮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322-323.

[4]叶丽霞,廖国霞,毛楠.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27):2519-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