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琼
(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江苏金坛213200)
【关键词】护理干预;雾化吸入;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201-02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辅助治疗,由于操作简单、有效,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的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而输入呼吸道。它使药物直达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只需其它给药方式的十分之一,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是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炎症、稀释痰液、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儿科。但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认知能力较低,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有些患儿有害怕甚至拒化吸入治疗的行为[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了获得较好的雾化效果,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01月-2015年01月儿科住院肺炎患儿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7.2岁。按住院号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均实施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对干预组患儿的家属进行讲解疾病和雾化吸入的相关知识、目的及注意事项,雾化吸人后给予拍背或吸痰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在治愈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
2.结果
两组患儿治愈住院天数比较:见表。
表两组患儿治愈住院天数比较(例)
组别例数5~7天8~10天11~15天
干预组5042125
对照组5011732
注:两组比较P<O.01
3.护理干预
3.1舒适的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
3.2药物现用现配,以保证疗效
因雾化吸入药物不含防腐剂,稳定性差,要在短时间内完成。
3.3年长儿应指导其掌握深呼吸技巧,以提高治疗效果
慢而深的吸气,使药物微粒随深呼吸到达肺的深部,呼气时用鼻腔缓慢呼出,以增加药物在气道和肺的时间,增加疗效。
3.4雾化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患儿的反应为防止加重患儿的病情,哭闹不合作的患儿不可强制,待其睡熟后再做。如果患儿止喘和化痰的药物同时应用时,要先用止喘药,间隔10~20min,待支气管充分扩张后再用化痰药,增加化痰效果;雾化完毕后让患儿漱口,以减少药物在口腔和咽部沉积,导致念珠菌感染;如年龄较小患儿不会漱口,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10min后让患儿喝水或吃奶;应用化痰药物后,指导患儿家属拍背,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3.5心理护理
向患儿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雾化治疗的目的、方法。使他们增强治疗的信心,并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配合的患儿予以表扬;对哭闹患儿,通过讲故事、玩玩具、放音乐等分散其注意力,使其顺利完成治疗。
4.讨论
4.1体位对雾化吸入的影响
仰卧位时膈肌上移,尤其幼儿横膈肌位置高,胸廓活动度减小,潮气量低,肺活量低;有些患儿不会深呼吸,吸气时费力,不但易疲劳,而且由于吸气时用力,可使吸入的雾气量大大增加。冷雾气的刺激,易引起患者发生刺激性咳嗽,诱发支气管哮喘,甚至引起支气管痉挛,导致憋气、呼吸困难等。对照组有1例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干预组采用上述体位后,均延迟并减轻了不适症状的发生,提高了疗效,缩短用药时间。
4.2雾化量对雾化吸入的影响
幼儿喉组织发育不完善,喉腔及鼻毛缓冲作用小,如开始吸人时将雾化量调至最大,大量的雾化液急剧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支气管痉挛而导致憋气,呼吸困难。而且,大量冷雾气急剧进入气道可能会引起刺激性咳嗽等不适,诱发哮喘,甚至使支气管痉挛,导致憋气、呼吸困难。将雾化吸入嘴开始时离患儿6—7cm,然后,逐步减少到3cm左右,让患儿适应雾化液的温度,减轻了冷空气对气道的刺激,减轻了患儿的不适,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4.3雾化间隔时间的掌握
吸人治疗具有连续性。需各班护士密切协作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吸入治疗掌握适时、适度尤其重要。适时即在遵照医嘱基础上根据患儿病情,掌握吸人间隔时间,如间隔时间过长,会出现呼吸费力等情况。在每次治疗时掌握吸人时间的相对性。主要以观察患儿有何不适,避免出现气促、烦躁等症状为适度。
通过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患儿或家属对自己所患疾病防治知识的认识水平。同时,由于护士取得了患者的信任,患儿及其家属不但积极配合,会将自己的感受详细地告诉护士,使我们能及时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及时调整相关数据和方法,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参考文献】
[1]胡艳霞.COPD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2:5-7.
[2]徐雪影,张银英,梁燕娥,等.心理诱导在喘息性疾病患儿雾化吸入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7,6(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