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杨梅(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妇保科530011)
【摘要】目的探讨低龄产妇产后骨密度的变化和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超声骨密度检查仪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16岁到36岁3210例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42天康复体检者进行跟骨骨密度测定,以16—21岁划为低龄产妇,22—35岁为适龄产妇。结果202例产妇平均年龄19.21,骨质流失率达52.48%;骨密度达峰值骨的仅4.46%。结论骨质流失与早育产妇的年龄成负相关。必须加强对低龄孕产妇的营养及钙摄入量的指导,对骨质流失者要及时进行骨密度监测追踪,并实施干预,促进母婴健康;同时应对青少年进行性保健指导和避孕知识的宣教,避免过早生育。
【关键词】低龄产妇骨密度骨质流失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368-01
骨质疏松是骨量减少到不足以支撑机体重量并使得骨折风险增加的一种状态。预防骨质疏松主要是增加骨组织在生长成熟阶段的最大积累(峰骨量)和减缓或消除骨成熟后的丢失。在青少年时期,骨矿含量和密度不断增长,直到25岁左右达到高峰。而低龄产妇生育年龄在16到21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为了解低龄产妇的骨密度情况,我们对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42—56天康复检查的202例低龄产妇与3008例适龄产妇骨密度测量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是低龄产妇骨密度较适龄产妇骨密度丢失较为明显。现将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202例低龄产妇跟骨骨密度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1月—1012年10月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42—56天康复体检的16至35岁3210例产妇进行骨密度检测,其中16—21岁低龄产妇202人,22—35岁适龄产妇3002人。低龄产妇平均年龄20.10岁,文化程度:高中79人(39.11%),初中114人(56.44%),小学9人(4.46%),均为单胎初产,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未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均为轻体力劳动者或无业者。测量前准确记录身高体重,常规了解产妇孕期补钙情况、孕期有无小腿抽筋现象、分娩方式、喂养情况。
1.2检查方法
采用法国MEDILIMK超声骨密度检查仪对产后42天康复体检妇女进行跟骨超声波骨密度测定,常规查血AB18项、尿常规、量身高体重,产妇取坐位在跟骨两侧涂上B超专业耦合剂后将专业超声波探讨置于产妇足跟部,测定跟骨超声波传导速度(SOS)、振幅衰减(BUA)和骨硬度指数(STI)。
1.3骨密度诊断标准
根据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分级!和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共识文件(2005年版)[1](1)诊断标准,计算产后妇女骨密度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人骨峰值骨密度比较的标准差(T值),以骨量减少1.00—2.49个标准差(-2.50<T<-1)为骨质流失(骨量减少),≤2.5个标准差(T≤-2.5)为骨质疏松。
2结果
3210产妇中骨质流失975人30.37%,骨质疏松6人0.19%。其中16—21岁低龄产妇202人,流失106人,流失达52.48%,22—35岁适龄产妇流失874人,达28.11%,在20—35岁适龄产妇中达骨峰值为34.89%,而低龄产妇中骨密度达峰值只有4.46%。低龄产妇的产褥期检查的骨密度状况如1—2表。
表1低龄产妇产后骨密度状况
表2低龄产妇正常骨密度的分布状况
3讨论
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成年时骨峰值的高低及围绝经期骨丢失有关,生殖活动和生理激素均可能影响骨量的积累和骨丢失。妊娠和哺乳是生育年龄妇女体内激素环境变化最大的两个重要时期,低龄产妇年龄均在21岁以下,生理上还不成熟,骨密度绝大部分未达到峰值(在96例骨密度正常低龄产妇中,达峰值骨密度只有9.38%),妊娠后由于母儿同时生长发育都需要骨骼生长所必须的钙质,加之产后哺乳,钙从骨中动员比妊娠更多,故骨质丢失还会进一步加大。而低龄产妇经济状况较差,依赖程度较大,知识缺乏,怀孕后大多数未按时进行产前检查,不了解孕期及哺乳期钙的摄入量和营养需要量,甚至有些孕妇害怕肥胖而刻意控制饮食造成孕期营养不足;加之低龄产妇仍处于生长发育期,脂肪积累较少,体重偏低也是造成低骨量原因之一。
妊娠期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钙的需求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加快,骨骼矿化达高峰,更容易造成孕妇钙营养不良或缺乏,引起各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2],而钙的缺乏可影响胎儿发育,同时也可使母体动员骨钙来弥补钙的摄入量不足[3]从而造成骨密度降低。而骨钙的严重丢失会引起骨质疏松和骨软化症,对胎儿则可能引起先天性佝偻病和缺钙性抽搐。因此,对低龄孕产妇应给与必要的营养及每日钙摄入量的指导,指导孕产妇在孕期和哺乳期每日钙的摄入量应达1200—1500mg/d。孕中期要增加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量,膳食要均衡,选择含钙量高的食品,睡前饮一杯牛奶或酸奶可减少夜间的骨吸收,必要时应补充钙剂;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晒太阳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避免大量饮用咖啡或碳酸饮料;此外,哺乳期由于乳汁的分泌会消耗较多热量及各种营养素,而低龄产妇对产后体型的改变更为在意往往会害怕体重增长刻意控制饮食,所以应加强哺乳期产妇饮食指导和营养宣教从而保证母婴健康。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要对骨质流失和骨密度偏低的低龄产妇实行动态定期追踪检测,并给予个性化的营养和钙摄入量的指导,同时对低龄产妇要做好避孕知识指导,延长其再次生育年龄;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女性性成熟普遍提前,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对青少年开展有效的避孕知识和生殖健康宣教,避免过早生育。
参考文献
[1]程小光.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对骨密度测量的共识[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531-534.
[2]夏敏.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3,20(3):41
[3]徐金艳,刘新华.锌、铜、铁的水平测定对妇女妊娠的临床意义[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4,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