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继续教育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浅谈发展继续教育的策略

李柱连,张忠祥

【关键词】教师培训;原则;转变Shallowtheplantalkedadevelopmenttocontinueeducation

LiZhu-lian,ZhangZhon-xiang

【Abstract】Continuetheeducationsystemisanexaltationtheimportanceofteacher'scharacterguarantee,trainingisateacherstudyofoneofthepath.Severalyearofpracticecertificate,continueeducationtobesubjectedtoateacherapproveandaccept,havetowithhouraccompanyenter,wantcontinuouslyinnovationanddevelopment.

【Keywords】Thetrainingoftheteacher;Principle;Change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教育发展问题备受关注。党的十七大会议明确把“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民族振兴和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等写进报告中,,这为我国今后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就必须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特别是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奋力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师培训机构来说,就要着力调查、发现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改进方法,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力度,促进和发展教师继续教育。

1.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1培训中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教学过程简单化、单一化的倾向。表现为技能培训就是为受训者提供机械的可同操作技巧,理论培训则出现了过于偏重理论而脱离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

1.2教师培训手段落后,不敢大胆创新,仍然沿用课堂讲授式的培训方法,即使加上讨论和观摩的活动,教师依然感觉效果不理想。表现为:(1)、教师培训者倡导受教育者个性的张扬,创造能力的发展,合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继续教育本身却没有追求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2)、教学方式较为简单、呆板。培训过程大多是以授课教师教授为主。参训教师没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这就造成他们听课无兴趣、无动力和激情,结果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1.3教师培训没有一个完善的检查成效的机制,没有可测量的、真实可靠的反馈,培训效果难以检验。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以前大部分培训单位对参训教师的考评,主要是通过参训教师的出勤和卷面分数来评价。这种考评手段对教师的真正意义不是很大。完全是一种对上对下的应付。最后只要给教师发一个结业证就完事了。至于教师们真正学得怎么样,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是否得到提高,从考评中无法体现。从而失去了教师培训的真正意义。

1.4现有的继续教育资源不能满足中小学教师全体成员培训的需要,无法使全体教师受益,尤其是农村地区更为严重。由于要定期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教育主管部门忽视了师培机构的建设,导致了师培机构基础设施落后、教学资源匮乏。

2.教师培训应注意的转变

2.1从数量型培训向质量型培训转变。长期以来,由于工、学矛盾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机构的目的是完成当年的培训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对继续教育的价值重新认识。继续教育是实现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最佳途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素质。教师不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且要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只有加强认识,重点突出教师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打破原有的思路。通过多年的时间证明,单靠数量培训是很难提高教师素质,我们必须两手抓,既抓数量又要质量,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从教学过程、测试、考评等方面入手,从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多开展对话式培训。因为,对话是交流思想、碰撞思维、丰富认识拓展视野的有效途径。老师们可以针对某个教育教学问题,展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想对话。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受训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受训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培养受训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

2.2从单一模式向二元甚至多元模式转变。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目前主要有三种:各级培训机构组织的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网络培训。这三种模式各有长处和不足。集中培训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利于教师间的交流,但远离课堂教学,不利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校本培训有利教师间合作教学,有利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且许多农村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难以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网络培训有利于节省教学资源,以最少的投入完成大规模的培训,而且可以优化教学资源,实现城乡教育的公正和均衡发展,使城乡教育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缺乏培训教师和学员的互动与交流,教师仍是被动接受培训。我们要立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求,构建以非学历教育为重点,以学历教育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实行“一重两补”的综合办学模式;创新培训模式,构建“以教研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改为动力”的教学运行新机制。在培训手段上着力构建“天网”、“地网”和“人网”的三合一现代教师网络联盟培训平台。同时着力整合各种教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构建一种的灵活开放的新型培训体制。

2.3从被动向主动转变。目前的教师培训,是培训机构按教育主管部门所下达的培训任务组织培训,是一种指令性的培训。培训机构和受培训学校互不知情,处于盲目和被动地位。在行政关系上,培训机构与被培训教师的学校互不隶属,因此出项两种情况:(1)、在培训内容上,存在着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现象。培训机构的教师必须改进工作作风,多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进行按需培训。因为教师培训的内容应该和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息息相关,所以要从教师的问题和困惑出发,安排培训课程。只有当教师感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能够从培训中有所收获,他们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读书、思考、研讨和写作。(2)、在培训时间上,存在着工、学矛盾的问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来加以解决。一方面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给受训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搞讲座和做课,使广大小学教师们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促进他们更好地实施新课程。另一方面“送培下乡”,服务到校,把理论知识真正送到教学第一线,使农村教师从能力上、素质上、观念上得到快速提升。

2.4转变单一评价机制,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过去,以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成绩来衡量,这就显得过于单调。无法调动教师们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进行教学研究的动力。这也直接影响了新课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的成长。新课程改革重能力、重素质、重习惯、重创新的教学目标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平时的积累。培训机构必须把参训教师在学习期间和教学期间的各种表现都通过成长档案记录下来,建立教师电子信息库,以便全面掌握师资队伍现状、变化,进一步增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参训教师的出勤情况、课堂学习表现、教学情况、教科研情况、自学情况等等。这样对教师的评价内容更丰富、具体、全面。这种评价相对于单靠成绩和出勤来衡量参训教师要合理、规范、公正。评价手段也一改过去单一的行政手段。可以采取任课教师评、学员互评、问卷调查、跟踪调查、所在单位教研组长和校长评以及出勤和卷面成绩等综合情况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