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军分区第五干休所卫生所山东潍坊261041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老干部身边子女院前急救知识现状,探讨培训对策。方法:集中老干部身边家属86例,采用自制调查量表,于培训前后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院前急救基本知识与技能(20个问题)掌握情况等。采取短期集中式培训,师资为军队体系医院急诊医学及老年病资深专家;教材为《现场急救常用技术》(第2版)普及培训教材及专家根据实践经验自编教材;方法为面授讲座、情景教学、观看录像、分组练习、考试考核。结果:培训后老干部家属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20个问题正确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培训满意者74例,占86%。结论:老干部家属院前急救集中培训,方法得当,收效明显,对建立干休所多为一体急救网络大有裨益。
关键词:老干部;家属;院前急救;培训
随着干休所老干部“两高期”的深入,各种危急重症的急救已成为各级医疗救治部门的重要任务和老干部关注的焦点,如何将干休所卫生所(门诊部)、老干部家属、工勤人员、体系医院(包括120急救网)形成一条完整的急救链条,迅速准确、积极有效地开展院前急救,抢救患者生命,使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是当前老干部急救医疗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往对干休所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培训较多,且已形成制度,但对老干部家属院前急救培训往往缺如。我们通过对老干部子女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培训,收到较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干休所健在老干部的身边子女86名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28~46岁,平均(34.25+3.5)岁,其中子辈62例,孙辈24例。均为在职工作人员,节假日能坚持参加培训。
1.2方法自制调查问卷,有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于培训前后当场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主要内容:(1)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工作岗位等;(2)院前急救基本知识了解情况;(3)院前急救基本技能掌握情况[1]。于2015年4月26日发放调查问卷,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制定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内容和方法,然后对老干部家属进行培训,于2015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资料收集。培训前后共发放调查问卷86份,有效回收86份,有效回收率100%。
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对老干部家属进行院前急救知识进行短期集中式培训,师资为军队体系医院急诊医学及老年病资深专家;教材为《现场急救常用技术》(第2版)普及培训教材及专家根据实践经验自编教材;方法为面授讲座、情景教学、观看录像、分组练习、考试考核。培训内容包括冠心病、脑卒中、中毒、窒息、外伤等几种常见老年急症的早期发现与应急处理,老年急症的正确呼救,心肺复苏术,急救药品的正确使用等。培训时间为5个星期天,每个星期天培训4学时。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配对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后老干部家属急救基本知识和技能20个问题掌握正确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满意度:满意74例,占86.02%;一般24例,占13.98%。
3.讨论
3.1老年急症的特点老年急症是指老年人突然发生的疾病和意外损伤,有时包括一些慢性病骤然加剧,如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循环系统障碍,各种急腹症、代谢性疾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泌尿系统疾病的合并症等。老年急症的特点:一人多病,体征多而复杂;自觉症状不典型,有时也缺乏他觉症状(体征);容易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容易发生意识障碍;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合并慢性病或术后并发症多,伤口愈合差、恢复慢等。老年急症的救治原则:“生命第一”是老年人急症急救的最基本的原则。因此,一旦发现老年急症患者,家人及目击者应立即打电话向邻近的医疗机构求救。在等待专业急救人员的过程中,家人及目击者对老年急症患者实施及时地、正确地、连续地现场急救,将对老年急症患者疾病的恢复及预后产生极大的影响。
3.2老干部家属作为“第一目击者”参与急救链的意义院前急救的主要特点是“急”和“救”。如何让患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救助,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是关键。而缩短第一反应时间,其中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第一目击者”的院前急救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心肺复苏技术熟练的人不但能够抢救患者,而且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支撑到救护人员的到来。作为一同居住的老干部家属,有时是老干部急症发生的第一目击者,因此也应该成为老干部院前急症的第一施救者。如老干部发生心绞痛时,家属及时给予含服硝酸甘油并及时吸氧,老干部即可化险为安。因此,老干部急症抢救分分秒秒都是宝贵的。发病瞬间的自救互救,都会为后来的生还和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带来希望。加强对老干部身边家属院前急救知识培训,教会他们怎样识别急症,发生急症时应该怎样去做,怎样正确呼救,学会吸氧及保健盒内药品的正确使用,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等,必将成为干休所急救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2]。
3.3老干部家属院前急救培训方法本次培训取得较好效果,我们认为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参训学员要有积极性。在急救培训班开训前通过调查,有部分培训对象认为救护伤病员是医护人员的职责,与己无关;也有部分预培对象认为:一些急救技术难度较大,即使掌握了急救技术,也不能保证被救者存活,而且还有可能要承担实施操作的后果,因此没有必要学习,对快速而有效地现场救护能挽救患者生命、减轻伤残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对自己能否正确运用急救知识缺乏自信,害怕承担后果,缺乏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于是我们通过巡诊之际深入家庭,运用急救成功案例反复宣讲,强调全民参与急救对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患者的伤残率、致死率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人人都能掌握和实施简单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参训学员学习院外急救知识的信心和热情,自觉参与整个培训过程。二是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目前,社会公众急救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心肺复苏和创伤的急救,较少涉及其他如中毒、中暑及心脑血管急症发作时的家庭急救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内容比较单一。我们认为,老干部群体是一个内科急症的高危群体,其本人及家庭成员对急救知识的需求更迫切、更具体。有研究证实,对心血管病患者家庭成员开展现场医学急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能有效提高猝死高发的心血管病患者家属的急救能力,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有利于提高院外猝死的急救水平[3]。体系医院的急救与老年病专家,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及急救经验,对老干部的身体状况又非常了解,在老干部及家属面前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由他们参照相关急救教材和自编教材进行培训,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受到参训学员的普遍欢迎。三是培训方法要有灵活性。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培训方式,在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会有明显的差异[4]。在通俗易懂理论讲授、教师示范、分组指导练习的基础上,增加DVD播放、现场答疑环节,方法灵活,教学效果更好。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动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讲授的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员面前,能充分调动学员的视、听觉和思维能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更好的效果。在播放DVD视频后,培训专家组织学员进行现场练习,通过操作实践巩固了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方法,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距离,使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勇,潘士勇,游云鹏,等.老干部身边公勤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4(2):154-155
[2]刘正保,杜以利.军队干休所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对策[J].海军医学杂志,2013,34(1):64-65
[3]王晓娟,付沫,赵世莉,等.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7,22(17):78-80
[4]吴国华,马玲,张文强,等.郑州市公众院前急救培训方式及效果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