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75
摘要:空间是建筑师永恒的命题。建筑师设计的是空间的形式,现实中需要满足的却是功能的需求,从形式到功能的预测因此成为设计难点,关于空间形式与功能的争论从未停止,然而只有在已有的建筑中,功能和形式才是真正同时可见的。对已有的建筑空间进行准确的分析是对建筑设计初衷最有力的反馈。空间句法是在空间与空间关系的组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对空间进行客观量化评价的工具,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成熟的方法论、以及专门的空间分析软件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描述建筑与城市空间模式的语言,其基本思想是对空间进行尺度划分和空间分割,分析其复杂的内在联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空间句法理论与建筑空间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空间句法理论;建筑空间;研究
前言
空间句法理论是研究空间本体的重要理论,其对空间本体及社会逻辑之关系的探索可为地理学人地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异质性、多元化、复杂性、地方性与尺度性等特征,因此,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透视。建筑空间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空间类型,对建筑空间研究的归纳总结可为城市规划中如何更加理性地看待空间与社会的关联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1、渗透与隔离
空间句法创始人之一J.Hanson在社会文化与建筑空间关系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研究,通过对大量跨文化住宅平面样本的分析,展开了颇有成效的社会学维度的讨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种通过空间组构推断家居空间对家庭生活和组织的各种支持方式的研究,被称为“空间考古学”(spacearchaeology),它揭示出潜藏于表面形式下的社会文化模式。住宅是一类持久性的聚类要素,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因此,家庭空间研究一直是空间句法理论关注的核心空间之一,而在此类空间的研究中“渗透与隔离”往往成为重要的话题,同时,空间句法中“基因型”(genotype)的概念最早也主要归功于对此类空间的分析。
总之,家庭空间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空间,是建筑空间句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房屋空间通过渗透与隔离而使得空间适应了人们的日常行为模式及社会文化,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渗透到建筑师设计的思维中,并促使建筑师去探索家庭建筑的“基因型”,以指导住宅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家庭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其空间组构与地方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家庭空间研究可与许多话题相结合,如家庭空间中的性别话题、阶层话题、决策话题、人际交流话题等,此类研究的积累为城市形态学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提供了基础,启示人们在空间过程的研究中亦应重视对社会过程的研究。在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特定建筑类型,如体现中国特定族群关系的地方祠堂等,对理解中国基层社会建构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句法理论与方法对探讨地方建筑的空间过程和社会文化过程非常重要。
2、引导与暗示
公共性的场所是城市社会中重要的场所,在公共性的空间内,由于空间规模和人流规模较大,公共空间组织的引导性与暗示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保证人群顺利到达相应的各个地点。其中,博物馆、商场、停车场、宗教建筑等是此类建筑的重要代表,也是空间句法研究的重要建筑空间之一。
商场空间是既服务于商家又服务于顾客的空间,理想的商场建筑,其空间组织应该使得商家与顾客能够享受到相对均等的机遇,即空间组织能够相对均等地引导顾客到达不同的商铺。因此,商场建筑空间的引导与暗示性也显得尤为重要。P.Fong对20世纪晚期英国大型的商业中心这类建筑类型进行了形态分析,探析了建筑空间内部是怎样产生并控制着移动的,并探讨了商场内的移动更多地是遵循自然规律还是受吸引物位置的影响,最终指出了商场建筑的空间组构在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Bejrananda等对泰国南部商店的空间模式进行了分析,发现背后的社会和文化法则控制着空间模式。整体样本中高差异的因素说明空间利用模式的单一导致商店统一的空间结构和多功能利用,这显示出,如果民居的形式或者元素随着时间而改变,那么空间组构和空间利用模式———作为社会文化的直接表达者,往往获胜。
由于近代以来汽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行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使得停车场的发展成为必须,甚至于一些大型的停车场在不断地增多。由于停车场规模的变大,其内部空间的引导与暗示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方便更快捷地储存与获取车辆。P.Steadman对欧美停车场的演变进行了历时性分析,并评估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停车场的空间组构与停、取车效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停车场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达尔文的辐射进化理论具有密切相关性,即当一个新的没被占据的环境被一种单一的物种所占据时,就会很快地发生多样化的演进。
总之,公共性建筑由于需要服务于更广泛的访客、教徒等,使得空间在使用时应具备较好的引导与暗示性,以方便人们对于该类空间的使用。中世纪维特鲁威提出建筑三原则:“坚固、实用、美观”,到了20世纪中叶,现代建筑运动使建筑功能与形式发生了分离,建筑的实用功能受到了影响,同时也催生出建筑类型学、空间句法等流派。公共性建筑因其服务人群的广泛性,其功能性显得尤为重要。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与游客的感知息息相关,其空间组构与游客的感知效果与频率有很强的相关性,故对空间路径、管理策略等与游客获知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回答与探讨;商场建筑空间应使得店主与顾客都能享受到较好的商业机会,在这样的功能需求下,评判空间组构与顾客流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对均等的人流空间模式成为必然,当然在商住混合的商业建筑模式中,社会文化的解析也是重要的;停车场空间的停取车效率是评判其优劣的重要指标,也因此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该类建筑类型,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进;宗教建筑是神圣化的建筑空间,除了受宗教本身的影响外,地方文化也会对其有影响,因此,宗教建筑是研究“宗教文化如何嵌入地方文化”的典型样本。
3、交流与共享
空间是服务于其内人员的,同时,特定的空间也限定了人们的活动与行为模式。因此,研究空间是为了更好地使得人与空间相互促进,以达到良好的工作绩效、空间绩效。对于工作室空间与学校来说,往往试图探寻一种良好的空间组织模式,以保证工作过程中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流通与共享,因此,在知识性产出的空间内,交流与共享往往成为空间组织的主要话题。
总体上来说,对于知识产出性空间,其内部的交流与共享非常重要,然而这种交流并不是在所有的行业都是越多越好,要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来合理地设置空间布局。在办公室空间中,已有研究与调查证实了交流频度对工作效率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组构与交流频度之间的关系开展了较多的探讨,也探讨了不同位置上人员的工作效率问题;而在学校空间的配置中,不仅应该考虑整体空间组织的合理性,也应该充分考虑局部空间与整体结构之间的嵌入问题。
4、结论
近年来,随着空间句法理论的日益发展,其技术手段越来越成熟,作为城市形态学者,虽然一直在致力于探寻空间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但是仍然过多关注于形态自身的话题,而相对薄弱于空间组构、空间意义、社会文化等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除了形态与社会意义之关系的探讨外,也应该关注于空间意义是如何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才能使得分析更具系统性,也能更加深入地发掘空间的深层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莉.建筑系馆空间设计及环境行为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2]叶坤.基于空间句法的凤凰古城街巷空间形态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