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职专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看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1

关于加强职专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看法

郭新朋高志军

郭新朋高志军(叶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河南平顶山467299)

摘要:制约着职业学校快速发展的瓶颈是生源素质,而提高学生素质的首选措施是做好学生德育教育。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讲述了从课堂教学到班主任管理及组建演讲团等措施开展德育教学,成效显著。

关键词: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教育环境

目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多,职业教育形势一片大好,但不可否认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流失率高、管理难度大、素质修养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职业学校的快速发展。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抓好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现结合我们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共同探讨一下职专生的思想品德培养:

一、积极征订德育教材,开好德育课,融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国家规划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等系统介绍了学生德育培养目标方法,其内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图文并茂,是做好职专生思想品德的首选。同时,要求各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学生在学校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学校教育主渠道,认真维护课堂教学在德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各科教学在德育实施中的作用,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此都应该重视起来。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德育实施寓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与教学相伴相随相融相合,寓教于乐,并有法定时间保障它有效运行。课堂教学是学校中最普遍的教育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教育。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素质养成,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现的,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经典故事及精神文明内容。所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普遍”、“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并伴随学生求学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充分利用班主任读报课开展德育教育。班主任是做好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我们主要从以下四点开展工作:

1.班主任充分利用静校、读报时间让学生观看德育演讲视频,写观后感,开主题班会。

2.每学期开学伴随军训,讲《四会》读本,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求知。这要作为班主任必讲课、新生入校必修课。

3.督促学生每天进行三反思,即反思来学校是干什么的、反思今天都干了什么、反思明天准备干什么。

4.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要以班为单位,对每位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量化积分,奖优罚劣,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一期一总结,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针对学生特点,扎实开展各类德育演讲活动,组建思想德育报告团到各班进行演讲。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为双差生,这是公认的事实,仅靠德育读本、教材、班主任教育是很难改变一个人的。为此,我校结合各专业学生具体情况,由校长牵头,副校长及全体中层和部分优秀教师组建了一支德育宣讲团,每人准备3-5节教案,由教务科安排,充分利用晚上静校时间深入各班,进行巡回宣讲。这样一来,有20人组成的宣讲团相当于有了60—100节好的教学案例,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做到三个相结合。

1.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我们聘请县法院、检察院、司法局有丰富办案经验的领导,结合青少年犯罪案例定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2.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我们依靠学校几名心理辅导师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深入各班开展女生自尊自爱教育、男生心理健康讲座等,培养阳光学生。

3.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

我们定期分年级、分班放映感恩教育大片及邹容、李强等名人演讲视频,或去革命圣地参观,让学生感受大师人物的演讲风范,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并写观后感想,规范自我言行。

五、每天宣誓,树立自信。各班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以班为单位,整理各班的宣誓词,每天早上预备后,全体起立,举起右手,大声宣读誓词。这样长期以来潜移默化,让誓言成为学生的座右铭,成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经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我校德育工作有了很大起色,学生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学生见老师问好的多了,违纪的少了,整个校园生机一片。我校毕业生不论是考上大学或是走向职场,都深受高校及用人单位的欢迎。

六、不足与反思。虽然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每年还有部分学生因违反校规校纪而被处理的。为此,我认为:除了学校要做好德育教育,学生家长也要注意自己孩子的德育教育,社会更要积极营造德育教育大环境;更重要的是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决不能把差生一撵了之,也要加强德育教育。这样一来,从小学到初中再到中专,从学校教师到学生家长再到整个社会,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