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市汽车运输公司新疆克拉玛依市834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民族众多,饮食文化也多种多样。饮食对于人类的日常生活是很重要的一环,饮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自然也是“千锤百炼”,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和变化。民族性是饮食中很突出的一个特性,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的民族,饮食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不过,在后续的交流中,民族融合的出现也对饮食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融合;饮食文化;影响
引言
在我国新的发展时期,强调物质、精神文化共同发展,并着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这过程中,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结合体,发挥了巨大的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并对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和维护各民族团结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餐饮业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部于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饮食类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所占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项目中,出现了“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等70多种制作技术。更多饮食类项目也出现在各地区最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罗哲文(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对饮食文化能否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民族饮食习俗文化有着独到的制作技术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应该成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饮食不仅是食品,也是生活方式和文化体验的一种体现,中国很多老字号餐饮酒店都保留着几道传统的、正宗的菜品,这些食品彰显了独特的品牌形象、蕴含着自身的饮食习俗文化。他还通过收集文物和文献等,用照片、文字或者视频的方式将民族饮食及对应的习俗文化保存下来,申请了专利或者成立专项基金对此加以保护和传承。近年来,中国以行业协会为主,以当地民族美食为纽带,联合相关餐饮企业建立了传统饮食产业化基地,以促进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的传承发展。还有一些饮食产业基地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并发展起来,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产业集群。
2民族饮食融合的主要途径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出现过战乱、动荡、朝代更替等变化,中原是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发达的地方。周边的少数民族看到中原的蓬勃发展,自然会心之向往。查阅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在历史上就有关于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记载,这些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人一同生活,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他们为中原带去新的菜品、烹饪手段等。同时,他们也会受到中原地区饮食习惯的影响。同理,在社会动荡时期,中原地区的人也会朝着四周扩散,在少数民族区域与之一同生活时,也会带去新的变化。正是在这种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民族融合,饮食文化自然也随之受到影响。
3民族融合对饮食文化产生影响的主要内容
3.1深入探究饮食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是伴随人类一直在发展演变的,是最能代表地方性、民族性的文化。保护探究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如果没有深入了解,就很难实现民族饮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内涵的了解,以更加专业、全面的视角去准确地保护它、传承它。虽然现今汉族八大菜系为人们熟知并占据广大市场,不少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研究,但55个少数民族饮食同样具有异彩纷呈的文化内涵。在对少数民族饮食进行探索之初要以全方面的视角来研究,而不是只着重于饮食忽视文化,将饮食文化庸俗化。从民族饮食文化的物质性来说,饮食所用食材基本来源于当地,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理需求的不同,各民族选用食材、烹调方法不尽相同,从这一侧面可知不同历史时期少数民族饮食结构有无变化,因何而变化,当时的生产水平如何等等。这需要具有相关田野调查的学者深入民族地区掌握第一手资料。从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非物质性来看,涉及对人们因饮食而产生的礼仪、饮食习惯、相关祭拜仪式等,这可以由政府引导相关文化部门,针对以上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将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以书籍、文章为载体,对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探析,这是对民族精神信仰的集中体现,也是丰富中华文化的过程。经过对民族饮食文化进行全方面的分析研究,可更好地把握民族特点,这是发展前的必要工作,是把民族饮食文化从文化产业的附属品,提升至主导位置的保障,如《蒙古民族文物图鉴:蒙古民族饮食文化》主要介绍了蒙古族的饮食习俗、饮食文化的渊源等,其初衷就是想将草原游牧文化得以传承,得到保护,继续发挥民族精神纽带的作用。
3.2打造标志性美食地标,开发饮食药膳
在旅游开发中,打造标志性的美食坐标对促进旅游业和饮食业发展具有极大地作用。例如提及四川成都这座城市,自然而然我们就会想到宽窄巷子这处标志性的美食经典。而通过对广西的调查发现,广西并不具有独属于自己的标志性美食地标。因此,广西应该打造标志性的美食地标,宣传广西特色美食。在标志性美食地标打造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问题:第一,在地点选择上一定要与旅游风景紧密结合,美食美景交相辉映才是人间一大乐事。只有观美景、享美食的双重需要被满足,游客才能够开心。第二,在打造标志性美食坐标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准确定位目标群体,综合考量多方因素,实施科学的规划开发。第三,重点突出本民族饮食文化特色,以本地美食为主,并制作便于携带的本地特色美食礼品,方便游客购买带回家乡。第四,制定科学的、高效的管理机制,注重管理人才的培养,做好标志性美食地标的管理工作,促进其长远发展。除此之外,广西民族饮食文化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注重饮食药膳的开发。中国饮食一直以来就有“医食同源”的说法,在民族饮食文化中也所有所体现。
3.3突出发展少数民族饮食特色,促进民族
饮食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14〕28号)指出:“特色文化产业是指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要将文化产业发展起来,更要突出本民族特色,发挥民族饮食文化的优势,着力以适合自己民族的方式进行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融合是一个缓慢而又长远的过程,是人与人在交流中不断被对方影响的过程。而饮食作为人类日常必须的一项活动,也自然会被民族融合这个大熔炉改变。民族融合对于饮食文化的影响体现在食物食材、烹饪方式、饮食习惯习俗等多个方面,这种影响具备互动性,是不同民族间相互影响的过程。也正是这种民族文化的碰撞,使得中国诞生了如此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新文.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背景下的食养文化发展[J].兰台世界,2015(21):21-22.
[2]史海燕.饮食文化视阈下的清代满汉民族融合[J].历史教学问题,2014(02):113-116.
[3]余海岗.宋元以来桂林回汉饮食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J].地方文化研究,2014(01):103-109.
[4]黄大伟.承德满族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及开发对策[J].西部皮革,2017(22):115-116.
[5]陆文丽.广西民族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探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9):90-91.
[6]秦海燕.桂西北民族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6(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