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妇女献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更年期妇女献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邱文英陈界名

(乐山市中心血站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更年期妇女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血站进行献血的4例更年期妇女作为分析对象,在其献血后的72小时内对其进行走访调查,对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召回,检查其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献血量、基础血红蛋白、献血进行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等,以期总结出与更年期妇女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结果:本次研究献血者4例、跟踪回访成功4例、比率为100%,其中出现献血后不良反应为3例,占比为75%;其中1例为献血前空腹、疲劳、盗汗、潮热、精神状态差;1例为体重较高、基础血红蛋白量少;1例为献血次数过多、献血量较少。结论:更年期妇女献血不良反应的出现与体重、献血次数、血红蛋白量、献血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等因素相关,对于此类献血者给予献血前及献血后的干预措施、全方位地做好服务,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献血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更年期妇女;献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336-01

献血不良反应是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受到心理、环境、身体状况和工作人员操作技术等因素而引起的以外周小血管扩张、血容量出现短暂性的下降、组织器官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细胞缺血缺氧以及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1]。许多有意愿积极、长期参加献血的献血者由于第一次献血出现不良反应或目睹其他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会出现心理阴影,影响到其本人甚至其他人的献血行为。更年期妇女是指年龄介于45~55岁之间、处于绝经后2~3年的女性,此年龄段的女性可能出现潮热、盗汗、心悸、神经症状表现异常、腰酸背痛、身体乏力、骨质疏松、焦躁易怒等症状,是女性的一个转型期。相对于其他的献血者来说,更年期妇女在献血时更加容易出现献血后的不良反应,因此仔细分析其献血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工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将以在我血站献血的献血者作为分析对象,对更年期妇女献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血站进行献血的更年期妇女4例作为分析对象,对她们的献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献血者的年龄分别为48岁、49岁、51岁、53岁,平均年龄为50.25岁。此4例患者均在我血站室内献血、皆为独立个体献血而非团队献血。献血的血型均为0型。排除合并严重心脏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晕血者、合并精神疾病者、严重语言行为能力障碍者。所有患者均在详细了解本次研究的基础上自行签署参与同意书,所有献血者的自身条件均符合本次研究进行的要求。

1.2方法

献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血红蛋白量计算出适宜的献血量,理论上为300ml或400ml,在献血者献血72小时内对献血者进行回访,回访方式根据情况采用电话、短信、微信、QQ等形式,了解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出现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召回。召回后测量献血者的年龄、体重、基础血红蛋白、以往献血史(包括献血次数、每次献血量等)、本次献血前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等,根据不同的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前或预后的干预措施。

2.结果

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为4例献血者,4例献血者成功进行回访,回访率为100%,在回访中发现出现不良反应的献血者有3例,占比为75%;主要的不良反应症状为头昏,心慌,大汗等,无抽搐,惊厥,昏迷,大小便失禁等,经过给予体位改变,高渗葡萄糖口服,心理治疗,必要时输注糖盐水等处理后,恢复正常,在随后的随访中自觉疲倦,经休息数日后完全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基础血红蛋白量低、体重较高、献血次数多、献血量少等,具体见表1。

表1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讨论

自我国的《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的献血工作得到了更加蓬勃的开展,人们献血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2]。但是在献血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有一部分献血者因为种种原因在献血时出现不良反应,对献血者甚至他人有意愿献血的人有消极影响,打消了人们的献血积极性。更年期妇女是献血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为其所属性别、所处年龄段的特殊、使得其的心理、身体处于一种较为不适的转型期,身心都会出现较多的症状。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更年期妇女献血不良反应出现的相关因素主要为体重、献血量、献血时的身心状态、基础血红蛋白量、献血次数等。其中更年期首次献血的妇女,容易出现过度紧张的心理状况;而多次反复献血者,若存在空腹,体重偏重,血红蛋白偏低,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则更易出现不良反应。对此,血站应做好干预措施,全方位地提高服务质量,具体的措施为:在献血前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与更年期妇女献血者进行沟通、向其普及相关的献血知识、相关的注意事项等、对其的心理特征给予高度关注,消除其紧张感,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避免在心理紧张的情况下献血;做好献血前的调查工作,询问献血者的饮食、身心状态,避免更年期妇女在身体疲劳的情况下献血、同时询问其献血史,另外可以在献血前根据情况适当给予献血者葡萄糖和甜点等;严格测量检查献血者的体重和基础血红蛋白量;改善献血环境、提高采血人员的操作技术等[3]。对于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献血者给予针对性的处理。

综上所述,注意易引起更年期妇女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或降低其产生的危害,值得实践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严仲文,雷扬.无偿献全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4(6):741-743.

[2]庞丽丽.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6,28(2):31-34.

[3]范瑾.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3):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