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评价

杨承平李金英

杨承平李金英(湖南省怀化市妇幼保健院湖南怀化4180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077-02

【摘要】通过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得出结论:小儿腹壁较薄,高频彩超可直观清晰地显示小儿腹腔内部层次结构,大血管、肠管的蠕动及肠系膜上肿大的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回声、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高频彩超诊断

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原因多种多样,以往临床主要考虑胆道蛔虫或胃肠道痉挛。近年来,由于高频探头的广泛应用,使得肠系膜淋巴结能够清晰显示,而且小儿腹壁薄,脏器较成人相对表浅,我科将高频超声运用于小儿腹痛患者腹部扫查,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例患者中,男121例,女79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5岁。临床表现:脐周、右下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及便秘,偶有发热。

1.2仪器与方法仪器为PH—2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MHz,7.5-10MHz,弧形腹部探头及高频线阵探头。患者取仰卧位,一般无特殊的准备要求,常规用3.5MHz探头观察肝脏、胆囊、脾脏、胰腺和肾脏等情况,再用高频探头依次扫查右侧腹、脐周、左侧腹及肠管的情况,此外,观察腹腔有无肿块、积液及肠管蠕动、套叠、扩张、积液等征象,观察肠道与肿大淋巴结的关系,然后应用彩色血流成像技术观察淋巴结的内部血流分布情况。判断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标准: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同时扫查到2个以上的淋巴结,短轴直径>0.5cm,长轴直径>1.0cm,长径与短径之比>2,或淋巴结成集簇状排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淋巴结内血流增加均视为肿大。

2结果

200例患者中,有185例于腹腔内探及肿大淋巴结,占92.5%,主要分布于脐周,大部分以脐右侧为主(占83.6%)。长径约5-18mm,边界清,呈椭圆形或圆形,多发呈串珠样沿肠系膜排列,最大2.0cm,最小1.0cm,且长径与短径之比>2,其结构呈肾形、靶样、皮质及淋巴门大部分呈宽阔型,少部分呈狭窄型,以低回声为主,急性向心性回声减低,部分呈低回声为主,皮质相对较窄,髓质回声稍增强,内回声尚均匀,L长径/短径≥2,CDFI:淋巴结内部血流信号稀少,或无血流信号。

3讨论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频远场聚焦性能的改善及彩色多普勒的应用,加上超声具有连续、多切面、多角度观察等特点,目前认为超声检查是淋巴结无创性检查的最佳手段。黑白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的敏感性、分辨率及精确度不高,本组由于采用高分辨彩色超声仪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检查,使检出率明显提高,本组全部受检对象肠系膜淋巴结均得到显示。正常淋巴结体积较小,常聚集成群,沿淋巴管排列,临床不易触及,而且低频超声也不易显示和识别,但高频超声分辨率高,可以显示浅表部位直径2mm,深部直径5mm的淋巴结。

临床常见小儿淋巴结肿大原因主要有反应增生性炎症、肿瘤、结核、其他如坏死/化脓性淋巴结炎等,其中以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最为多见,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因上呼吸道感染后而引起回、结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本病于1921年首先由Brenne-mann报告,故亦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由于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差,该病好发,本病为良性反应性增生。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部分病例伴腹泻,因病变主要侵及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而右下腹是右回结肠淋巴结的分布区域,故以右下腹痛最常见[1],超声表现也以脐右侧的淋巴结肿大发生率高。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表现为多发、蜂窝状或串珠状聚集,体积增大,多呈椭圆形,长短径之比>2,皮质窄,髓质增宽,回声稍强[2],CDFI淋巴结内部血流信号稀少,或无血流信号。高频超声由于具有无创伤、方便、经济且重复性好,不受X线辐射等优点,易为患儿及家长所接受,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客观的诊断依据。因此,高频超声已作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检查的首选方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1)超声对腹腔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易受仪器性能、患者状况和检查者的技术差异等因素影响,为了减少气体对检查影响,提高显示效果,检查前应空腹。(2)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淋巴结结核。②肠系膜恶性淋巴瘤。③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④急性阑尾炎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总之,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高频彩超起着重要的作用,再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进一步提高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98-301.

[2]何秀丽,孙秀丽,张艳,等.高频彩超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7):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