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力夫
(安义县人民医院江西安义330500)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的进步,人民生活和卫生保健事业的改善,人的平均寿命显著延长,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长,老年人疾病的药物治疗研究已成为关注的课题。老年人因身体生理、生化的改变,使抵抗力降低,疾病也随之增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等。在临床上,许多老年人在服药的过程中易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间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种种危险,因此患高血压及心脏病的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392-02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60岁)在生理功能及生化反应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故对药物的反应及体内过程也发生了改变,对药物的敏感性提高,不良反应一般较青壮年表现更为明显[1]。因此,对老年人合理、安全和有效的使用药物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针对老年人心血管用药所注意的问题,浅析如下:
1.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生化功能的改变
1.1心肌的变化心脏的泵血功能取决于组成心室壁的心肌细胞的功能。在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改变和体力活动减少,为心肌细胞活动提供能量的ATP酶的活性降低,导致对心肌能量和氧的供应减少;心肌细胞纤维化,细胞中脂褐素的沉积也不断增加,心内膜逐渐增厚,心外膜的脂肪增多,影响了心脏的功能。使心肌收缩力以平均每年1%的速度减弱。其结果是心收缩期延长,心输出量减少。30岁时的心输出量为3.4L/min,60岁时减至3.0L/min,80岁时只有2.5L/min。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所以,衰老时心输出量的变化,主要是心肌变化引起的。
1.2心脏传导系统的变化正常心脏以一定范围的频率不停地、有规则地搏动着,这种搏动是受传导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正常心脏跳动的启动点是窦房结,它具有很强的自律性,冲动频率是60-100次/min。由窦房结发出的冲动(兴奋),沿着其他传导途径传递下去,从而维持心脏正常的搏动。老年人的窦房结等与传导有关的结构,由于脂肪沉积、胶原纤维增多或发生钙化等变性变化,以及起搏细胞数量减少,从而降低了心功能,增加了不稳定性。
1.3血管老化包括主动脉在内的大中血管壁中膜的胶原纤维和粘多糖增多、弹性纤维变小,加之管壁的钙化,使得血管变厚、变硬,弹性和舒张性降低;小动脉的外膜发生纤维胶原化,孔径变小。这些变化就是通常所说的动脉硬化,它是血管正常老化的结果。
1.4动脉粥样硬化老年人的大、中动脉等血管(包括冠状动脉)内壁上可见大量的胆固醇沉积,好像粥一样的斑斑点点,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它是一种病理性变化。血管的老化和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血流的阻力增加。例如,在20-30岁时,总循环时间为47.80±2.67秒,到60-70岁时延长为58.50±3.70秒,到80岁时则可增至65.30±3.24秒。血流减慢的结果,使得动、静脉含氧量的差别增大。
2.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对药效学的影响
老年人每搏心输出量和动脉顺应性下降,外周阻力和脉压差明显增加,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因此心脏对缺氧、高碳酸、儿茶酚胺等刺激的反应性明显下降,特别当给予β受体阻断药、亚硝酸盐类扩张血管药、抗高压药和利尿药时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及程度均比青壮年高;由于老年人对β1和β2受体的反应性减弱,所以老年人机体不仅对β受体激动药的反应性降低,对β受体阻断药的反应性也明显降低,这可能与老年机体腺甘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和β受体数目减少有关。
3.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特点
3.1抗高血压药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具备降压效果好、不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少、能逆转靶器官(心脑肾)损害、便宜、方便等特点。对于老年病人来说,抗高血压药物选择的首要标准应考虑的不是其降压效果是否最好,而是其对机体的损害是否最小,除非属生命垂危的重度高血压。因为老年人对降压药的耐受性较差,压力感受器反应障碍,极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在于导致昏厥、昏迷、衰竭、骨折甚至死亡。
老年高血压的首选药以噻嗪类利尿药(常用双氢克尿噻)和β受体阻滞剂为宜。从小量开始,要求是用药数周或数月后,使血压逐渐而平稳地降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噻嗪类利尿药易出现低钠血症并影响精神状态和精力的集中,有的患者在用药约2周后出现虚脱,部分原因是脑水肿引起脑损伤,这一点应给予充分注意。
3.2强心类药物强心类药物以强心甙最为常见,但大多数老年人对强心甙非常敏感而易发生中毒。一旦出现恶心,就应首先考虑中毒先兆,根据临床观察结合监测血药浓度适时调整剂量;常用的地高辛的中毒率和死亡率在老年人都较高。其中毒症状常见的是低血钾和心律失常,出现精神混乱、中毒性精神病、抑郁症。这是由于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减少,强心甙清除率降低,相对血药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的原因,故老年人强心甙的常用剂量是临床上的1/2或1/4。
3.3抗心律失常药老年人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主要有奎尼丁和利多卡因。老年人对此类药较为敏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用药方法需注意。老年人对奎尼丁的总清除率比年轻人减少50%,半衰期延长30%,血药峰浓度增加1倍,因此使用该药的维持量应减小。一般掌握在年轻人剂量的3/4,并应适当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由于个体差异,特别是心衰患者生物利用度较小,所以最好能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来调整剂量。
3.4抗凝血药和调血脂药由于动脉硬化及血液黏度的变化,此类药物在老年人很常用。但同样由于增龄的原因,使得老年人对此类药物较为敏感。肝素在老年人的疗效也比年轻人降低,且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溃疡、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
4.总结
通过以上的叙述,了解老年人本身心血管系统已经发生了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甚至存在某些其它老年性疾病造成的病理状态,从而影响着心血管系统药物对老年人的药物药理效应,甚至药物作用性质的改变。老年人一般同时患多种疾病,加上健康状况各不相同甚至差异较大,故用药不能完全按体重和年龄折算,应根据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状态等特点,在加上心理状况和生活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个别的、具体的综合考虑[3],从而选用适合老年人的药物的用法及用量,减少或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华,陈文.浅谈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用药注意要点[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3,60(2):157.
[2]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