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付军
山东省平邑县中医院山东临沂273300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的用药安全性。方法:参阅国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述。结果:避免应用禁用药物。需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等。结论:为了婴幼儿的健康,在为其选药时,要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选用安全、有效、适量、可靠的药物。
关键词:婴幼儿;用药;安全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rugusesafetyoftheinfant.Methods:refertotherelevantdomesticliteraturedatacollection,analysisandreview.Results:avoidapplicationofbanneddrugs.Mustbecarefulwithdrugs,shouldbeinclinicalmedicineunderguidanceofphysician,andshouldbecloselyobservedconditionchangesandtreatmentofdrugreaction,etc.Conclusion:inordertothehealthofinfantsandyoungchildren,atthetimeoftheselected,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thedrugundertheconditionofpatients,timelychoosesafe,effective,appropriateandreliabledrug.
Keywords:infantsandyoungchildren;Druguse;security
婴幼儿是指从28天~3周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所以出现与成人不同的各种药物反应。因此对婴幼儿患者除要求及时正确处理,熟悉一般用药规律外,还必须掌握小儿用药特点。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就如何安全、合理使用儿科药物进行初步探讨如下。
1婴幼儿药物体内过程特点
1.1药物的吸收
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机体情况和给药途径。新生儿胃酸浓度低,排空时间长,肠蠕动不规律,如青霉素等抗生素在成人胃内可被分解,但对新生儿则可很好地被吸收。新生儿肌肉量少,末梢神经不完善,肌肉给药则吸收不完全。经皮肤给药时,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比表面积大,药物较成人更易透皮吸收。
1.2药物的分布
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脂肪含量、体液腔隙比例、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程度等。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与之结合,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增高。婴幼儿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①,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被稀释,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较成人低,而细胞内液浓度较高。婴幼儿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游离型药物较多,且体内存在较多的内源性蛋白结合物,如胆红素等,因此与血浆蛋白结合力强的药物如苯妥英钠、磺胺类药物等能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蛋白,使游离型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疸。此外,新生儿的血-脑屏障不完善,多种药物均能通过,可以使之毒性增高。
1.3药物的代谢
肝是人体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新生儿肝药酶系统不成熟,直到出生后8周,此酶系统活性才达正常成人水平。新生儿在出生后8周内,对于靠微粒体代谢酶系统灭活的药物敏感。新生儿还原硝基和偶氮的能力以及进行葡萄糖醛酸、甘氨酸、谷胱甘肽结合反应的能力很低,对依靠这些结合反应灭活的药物也特别敏感②。另外,新生儿若大量给予氯霉素有可能引起中毒反应,导致灰婴综合征。
1.4药物的排泄
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而肾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变化。儿童,尤其是新生儿肾血流量低,新生儿只有成人的20%~40%,出生后2年大致接近成人值;又如肾小球滤过率按体表面积计算,在4个月时只有成人的25%~50%,2岁时接近成人值;而肾小管最大排泄量在出生后1个月内很低,在1~5岁接近成人值。此外,肾小管分泌酸能力低,尿液pH值高,影响碱性药物排泄。因此可能导致肾排泄药物(如地高辛、庆大霉素)消除减慢,易致蓄积中毒。所以在给药时应注意新生儿的月龄、药物剂量以及给药间隔③。
2婴幼儿药物的合理应用
2.1抗生素类药物
感染性疾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治疗的关键是针对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并合理应用。青霉素类对人体细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体几乎无影响。临床应用时青霉素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小儿3日内未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应进行皮试,阳性者禁用④。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与乙醇(即使很小量)联合应用时,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显“醉酒样”反应④。氨基糖苷类对耳蜗神经有毒性,幼儿慎用,如使用应减小剂量,且疗程不超过7天④。四环素类药物除有肝肾损害以外,还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中,造成牙齿黄染,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8岁以下儿童应禁用④。大环内酯类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听觉障碍、过敏等,停药或减量可恢复,但患儿合并肝炎时,应禁用依托红霉素。氯霉素类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慎用④。
2.2解热镇痛类药物
目前适用于小儿的解热镇痛药品种及剂型相对较多,各种退热药成分不同,但其药理作用基本相同,只要一种足量即有效,没有联合用药的必要。而扑热息痛、布洛芬制剂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小、口服吸收迅速完全,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⑤。阿司匹林易诱发儿童哮喘,诱发Reye综合征、胃肠道黏膜损害,剂量过大引起出汗过多而导致患儿体温不升或虚脱,故应慎用。
2.3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类药物
维生素A长期大剂量可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婴幼儿发生率最高,表现为骨痛、骨折、食欲不振、脱发、易激动等。维生素C过量服用会产生胃肠道反应和肾、膀胱结石易于形成。维生素D大量久服,可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等。对于新生儿,不宜长期使用维生素K,否则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锌制剂过量引起恶心、呕吐、发热、贫血等毒性反应。
3总结
综上所述,婴幼儿用药应注意如下事项:(1)避免应用禁用药物。(2)需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3)注意给药途径及方法的选择,由于孩子吞咽能力差,又不懂事,用药时很难与大人配合,所以要选择适宜的剂型。(4)根据婴幼儿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正确计算合理的给药剂量。(5)无病时别乱服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大多数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要经过肝脏的解毒和肾脏的排泄。3岁前的孩子各脏器的功能尚不完善,如用药不当,对孩子健康不利。为了婴幼儿的健康,在为其选药时,要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选用安全、有效、适量、可靠的药物。
总之,婴幼儿用药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领域。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应该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为人民服务,努力钻研专业技术,提高儿科用药水平,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BehrmanRE,KlegmanRM,NelsonWE.Nelsontextbookofpediatric.Phtladophia:WBSaunderCompany,1996,252-258.
[2]黄志华.重视儿科合理用药.中国临床医生,2006,34(2):12-14.
[3]徐小薇,王跃明,李大魁.儿科合理用药探索.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10(2):125-128.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8.
[5]Thechildren’shospitalandmedicalcenterformularyofdrugs.1989,seattleW.A.U.S.A.
作者简介:孙付军(1971.10),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现就职于平邑县中医院,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