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瑞集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211106)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作为常规能源的天然气、石油、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储备有限,使用过程中还会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风电产业已经迈入跨越式发展阶段。风电有着可再生、能量大、无污染等特点,同时我国风能储备量大,分布广泛,有着非常大的开发潜力,所以发展风电能源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做好风力发电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展开了相关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风力发电;控制技术;新进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对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开发利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风能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分布范围,开发和利用难度不大。除此之外,利用风能进行发电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成本也比较稳定可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国内针对风力发电已经进行了一定研究,风力发电的研究范围包括制造发电机、控制风机等。
1.我国风电发展历程
1.1风电行业整体发展历程
我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根据国家政策和调零开展风力发电研究的,经过十年的发展,到90年代我国已初步建成了4个大型的风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约为0.44万千瓦;又经过十年发展至2004年底,我国已经成功建成和使用了更大型的风力发电装置,全国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约76.4万千瓦,发展速度非常迅速,风电的利用也更加普及。
1.2海上风电发展历程
海上风电方面,我国海风发电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引进技术,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海风发电的器械和人才;然后是自己尝试开展海风的发电项目,采用特许权招标方式探索发展;最后是成立专门的海风监管机构,并开展更为普遍的大规模海风发电项目,培育相关的企业和技术人次,形成规范化、产业化运营。
经过近些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国海上风电正处于向大规模开发转变阶段。2008年至2015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由1.5MW增至1014.68MW。2016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54台,容量达到59万千瓦,同比增长64%。
2.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的必要性
自然风会在速度大小以及方向上产生随机变化,因此,有效控制发电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控制机组的切入与切出电网、限制输出功率、检测风轮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并加以保护等。从定桨距恒速运行技术到变桨距变速运行技术,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发展,已经达到基本供电目标。就风力发电机组而言,其重要技术之一就是调节机组功率,其调节方法主要有三种,即主动失速调节、定桨距失速调节以及变桨距调节等。目前,风力发电机组已经实现了变桨距变速运行,利用风速、风向变化,风力发电控制系统不仅可对机组实现并网、脱网和调向控制,还能利用变距系统有效控制机组的功率及转速,实现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安全、速度的有效提升,大大促进了电力行业发展。
3.1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发展
风力发电机组安全高效的运行离不开控制技术的支撑,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影响:第一,随着大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变化,自然风速的方向和大小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同时受到风电场地地形等因素影响,自然风速存在有不可控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因此风电机组所获取的风能同样存在有不可控性和随机性;第二,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风能利用率,风电机组叶片直径可到100m,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有非常大的转动惯量;第三,在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输入功率优化、运行过程中故障检测和保护等方面,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应用效果;第四,很多有着丰富风力资源的地区地形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尤其在边远地区以及海岛等区域,人们更希望风力发电机组可受到远程监控,实现无人值班运行,对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可靠性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在风电领域的应用,并网运行风力发电控制技术迅猛发展。在控制形式方面,由单一定桨距失速控制向变桨距方向发展,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
3.2结构设计紧凑、柔性、轻盈化、高可靠性
尽管风电机组技术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技术商业化程度看,风电机组寿命较短,难以保证技术使用寿命达到20年。因而有必要改进机构设计及相关部件,提高转子可靠性,通过风机系统的优化设计,选用更好的材料、部件、可变速转子、先进的控制装置来实现。这些改进不仅可减轻负荷,而且还可减少风机的重量和不同部件的费用。
3.3风电场远程监控系统及无线网络技术应用
由于风电场一般包括数十台风电机组,对这些风电机组进行联网集中管理与优化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普通以太网使用光纤通信,而对于大型风电场,随着风电机组数量的增加,势必增加布线费用,且当风电场需要改建或扩充时,过多的通信线路会占用很多空间、造成铺设困难等。风电场远程监控系统一般都采用有线方式,成本较高。基于无线局域网的风电场监控系统,实现了各风力发电机的联网,能够降低布线难度和维护成本。
3.4无功功率补偿
受感性元件影响,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会产生消耗现象。当电压通过感性元件时,由于仅仅是无功功率出现消耗,感性元件两端的电压不会产生变化,如果存在较高电压,感性元件会有大电流通过,可能会损坏元件设备。这种情况下,应当对风力发电系统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对谐波作用进行抑制。电容投切法在无功功率补偿中有着广泛应用,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缺点,例如:如果在相同时间内投入的电容容量过大,会导致电压波动产生。
3.5现代控制技术
风力发电现代控制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变结构控制、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以及智能控制等。在风电系统中,变结构控制应用较广,其主要原因为该控制方法具备响应速度快、设计简便、便于实现等优点;在对多变量问题进行处理时,鲁棒控制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对于稳定性较强的鲁棒控制,更是能够直接解决参数不准、建模误差以及物质系统受干扰等控制问题;智能控制方法较多,其中最典型的是模糊控制。模糊控制对于数学模型依赖程度较低,可以依靠专家经验对非线性因素的影响进行有效克服。现阶段,建立精确的风力发电机数学模型难度较大,因此在控制风力发电机组时,模糊控制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已经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结语
为了推进风电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能源局制定出台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2.1亿千瓦以上,风电年发电量将达到42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而2020年的目标是,全社会用电量预期为6.8-7.2万亿千瓦时。随着风电建设步伐的加快,电网中风电容量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而风能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加之电网结构的薄弱,使得发电出力的随机性很大,风电发展在建设运行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未来风力发电会创造更高的价值,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细平,林鹤云.风力发电机及风力发电控制技术综述[J].大电机技术,2007,(03):17-19.
[2]赵若焱.风力发电及其控制技术新进展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13):236.
[3]冀飞莺,郭政建.风力发电及其技术发展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