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镇痛仪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分娩镇痛仪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刘桂英叶清花

刘桂英叶清花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产科364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娩镇痛仪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4年10月间采用分娩镇痛仪的产妇80例为观察组,选取以往未采用镇痛措施的产妇8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VAS评分、总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在疼痛VAS评分、总产程、分娩方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娩镇痛仪作为一种无创伤性镇痛设备,具有镇痛效果好、能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的优点,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关键词】分娩镇痛仪;剖宫产;镇痛效果;产程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174-01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医学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传统分娩中疼痛对产妇及胎儿造成的潜在负面影响,如何有效预防或缓解分娩疼痛,是促进自然分娩的关键问题[1]。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7月开始应用分娩镇痛仪以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7月~2014年10月间采用分娩镇痛仪的产妇80例为观察组,选取以往未采用分娩镇痛仪的产妇80例为对照组。两组所有产妇均为孕37~41周,头位单胎临产且无产科及内、外科合并症、胎儿正常,无阴道分娩禁忌的初产妇。观察组平均年龄为(24.4±3.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4.6±3.4)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经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临产后不采取镇痛措施。观察组在临产后采用分娩镇痛仪镇痛,将分娩镇痛仪A线路的两极分别连接产妇左右手的两个电极片(桡神经虎口部:示、拇指并拢时虎口最高处。腕部正中神经:掌侧朝上时腕横纹正中向心方向两横指处)。B线路两极分别连接产妇腰骶部脊柱两侧的两个电极片(上极对应脊柱中心线平脐位置旁开3cm处;下极对应位置为上极垂直向下5cm处)。调整电流参数直到引起肌肉轻微颤动,自临产后宫口打开2cm时起直至进入第二产程后停用。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VAS评分[2]、总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在疼痛VAS评分、总产程、分娩方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产妇疼痛VAS评分、分娩方式比较

组别例数疼痛VAS评分总产程(h)剖宫产(%)Apgar评分

观察组803.70±0.727.13±1.419(11.3)8.72±0.59

对照组808.33±0.869.65±1.8231(38.8)8.64±0.61

x2/t36.92209.790116.13330.8432

P<0.01<0.01<0.01>0.05

3.讨论

分娩疼痛的产生机制较复杂,在不同的产程阶段,疼痛具有不同的特点。分娩疼痛冲动经内脏传入纤维、交感神经二者于T10~L1节段传入脊髓,其疼痛局限于下腹及下腰部,髋骶部可出现牵拉感。第一产程分娩疼痛局限于T11-12,随后疼痛越来越剧烈,宫颈扩张到7cm以上时疼痛程度达到顶峰。随着产程的进展范围可进一步扩大达T10-L1。阴道膨胀、牵拉和子宫持续收缩为第二产程分娩疼痛的主要原因,为锐痛且定位较明确。分娩镇痛仪可产生多种频率可调的脉冲波,主要作用于桡神经、正中神经、T10-L1节段脊髓神经,对中枢产生刺激,使其产生更多内源性阿片肽,在T10-L1节段对痛觉神经的传导进行阻断,引导痛觉信息水平扩散直到消失,从而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3]。分娩镇痛仪对运动神经无抑制作用,产妇腹肌、盆底肌、提肛肌等不受影响,不影响产妇分娩时的屏气、用力等动作。本文研究中从对产妇和胎儿方面的影响来看,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剖宫产率显著减低,疼痛程度明显缓解,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表明分娩镇痛仪作为一种无创伤性镇痛设备,具有镇痛效果好、能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的优点,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周桂兰.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利多卡因宫颈局部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2013,8(11):151-152.

[2]赵秀丽,南桂英.分娩疼痛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3):111-112.

[3]LiuYL,JinZG.ClinicalobservationoftheimpactsandsafetyofelectroacupunctureatSanyinjiao(SP6)onlabor[J].ZhongguoZhenJiu,2012,32(5):40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