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放射科528200
【摘要】目的:64排螺旋CT多层灌注成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64排螺旋CT多层灌注成像技术进行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的测定,同时和正常组织进行对比,评定指标包括组织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容量(BV)和血管表面通透性。结果:研究组的BF(72.0±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2.0),前者的MTT(9.2±1.6)低于后者的(18.5±4.0),P<0.05;两组研究者的BV和PS没有差异,P>0.05;复发肿瘤患者的BF(61.0±3.6)明显高于瘢痕组织者的(23.1±2.7),前者的MTT(9.7±2.6)低于后者的(18.7±3.0),P<0.05;两组研究者的BV和PS没有差异,P>0.05。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对于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和瘢痕组织的区分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帮助临床医师采取针对的措施及进行治疗,诊断价值极高,适合大力推广。
【关键词】64排螺旋CT;多层灌注成像;结直肠癌;诊断应用
结直肠癌又名大肠癌,是发生率较高的、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类的健康有着致命的威胁,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术后的检查对于病情的控制是极为重要的,在临床研究上常采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进行疾病的诊断,本研究通过分析64排螺旋CT多层灌注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和瘢痕组织之间血供的差异,以期为更安全有效的术后病程发展的判定提供临床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进行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同样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9-72岁,平均(59.6±5.6);均为腺癌,按照等级划分:高度分化5例、中度分化27例、低度分化8例;术后复发患者27例,瘢痕组织13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0-75岁,平均(60.2±6.0)。两组列入研究者间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良好,是具有可比性的。
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研究组患者经病理检查符合结直肠癌,对照组均为无胃肠道疾病的健康者;②均已被告知本次科研的目的、方法及参与意义,是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治疗计划者;②临床资料缺失者[1]。
1.3方法在3d前就开进行灌肠准备,患者饮食调为半流质饮食,同时在术前一天口服20%的甘露醇500ml,配合1000ml的糖盐水。使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对肿瘤范围和周围组织进行平扫,在肿瘤2cm区域范围内进行关注,层厚5mm。此时注射碘普罗胺注射液40买了,增强延迟10s,在注射完对比剂的10s-40s的时间里,每2s进行一次扫描,40s-70s的时间里,每3s进行一次扫描,在70s-140s例,每7s进行一次扫描。将扫描得到的35组图像传至工作站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分析。
1.4诊断评价标准避开有坏死囊变和有血管影的区域进行靶动脉的曲线制作,得到相关的参数:组织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容量(BV)和血管表面通透性(PS)。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前和正常肠组织的差异,以及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和瘢痕组织者之间各个数据的差异。
1.5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录入数据,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结果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百分比来表示计数资料,数据对比采取X2进行校验。若P<0.01,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若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直肠癌和正常肠组织之间的差异研究组的BF(72.0±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2.0),前者的MTT(9.2±1.6)低于后者的(18.5±4.0),P<0.05;两组研究者的BV和PS没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BF、MTT、BV和PS比较(X±S)
注:P<0.05
3讨论
结直肠癌是欧美国家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癌症死亡造成的第二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群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生司空见惯,现已是我国重点防治的肿瘤之一,该病男女比例约为2:1,好发于中老年,致死率较高。结直肠癌主要来自于腺瘤恶变,管状腺瘤至绒毛状腺瘤演化而来,有较强的扩散转移能力,临床上常用手术进行治疗。该病复发性极强,因此术后的检查鉴定对于疗效的判定和治疗的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选用的是64排螺旋CT多层灌注成像技术,该技术是根据肿瘤病变区血流特点进行疾病的诊断,术后出现的纤维化、瘢痕都是正常的改变,CT成像技术可以根据学工特色准确区分复发和瘢痕组织。在本研究中,研究组的BF(72.0±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2.0),前者的MTT(9.2±1.6)低于后者的(18.5±4.0),P<0.05;两组研究者的BV和PS没有差异,P>0.05;复发肿瘤患者的BF(61.0±3.6)明显高于瘢痕组织者的(23.1±2.7),前者的MTT(9.7±2.6)低于后者的(18.7±3.0),P<0.05;两组研究者的BV和PS没有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2。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判断有着极高的诊断价值,通过观看指标BF和MTT的指标变化,间接反映肿瘤区血管的新生情况进行血流动力学的判定,有着明显的区分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揭育添,吴莹,郝金华,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结直肠癌术后评价的应用探讨[J].罕少疾病杂志,2014,21(2):43-45.
[2]奚彬,盛伟华,唐建伟,等.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4,5(6):71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