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改新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3
/ 2

基于能力培养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改新模式分析

孙志鹏

威海诚信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山东省威海市264200

摘要:为了培养我国的基础建设人才,国家在高等大学教育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当今土木工程具有技术革新快,施工过程多样化,机械现代化的特点,所以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与时俱进,逐步完善。基于能力培养前提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改新模式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目标应该放在将培养复合型人才,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根据土木工程的特点特色,在学生的动手能力上着重培养。同时要求学生拥有扎扎实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用于拓新的钻研精神,能够为国家的基础建设行业或是国内外名校以及实验室提供新鲜血液。就此,笔者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教学革新模式的想法。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一、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特点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理论知识丰富。首先我们知道,土木工程的课程知识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学生必须均有所涉猎。举例说明,土木工程基础课程的知识涉及工程制图、材料化学、理论力学、管理学、工程测量等各个方面。基础知识之间跨度较大,联系性较少。从专业知识这个角度来讲,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和生产关系息息相关。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多数是土建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实际经验的综合体现,综上可见,土木工程教学应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方法。由实际情况可知,土木工程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土木实际施工的典型案例教学和实际操作机器的实训课程为主。

典型的案例教学以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建造实际情况为主,因此土木施工课程一般按照施工前后的建造工程开设章节,每个章节主要讲解建造工程各个步骤的技术与方法,所以章节间互相独立几乎没有联系的部分。以基础科目工程制图这一课程为例,该部分重点讲述隧道、桥梁、钢筋布置图、斜二测的画法、钢结构图纸、钢筋混凝土结构图等知识,如果单一讲述他们的理论知识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学生难以理解,同时这些知识点自成体系且与各自其他章节的联系并不紧密,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进行案例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化枯燥无味为生动活泼,能够让学生更快的吸收知识。

实际操作机器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技术也在与日俱进,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更新也逐渐提速。从这个角度来讲,土木工程的教师更应当注重实际施工工程中的施工信息更新,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潜在的问题,并且运用创新能力去解决实际工程施工难题。

二、土木工程专业教改新模式

1.明确教学目标,整合知识重点

土木工程专业教改新模式的首中之重便是做好课程的改革,这对于提升授课实际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在突出课程重点与难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如上文提及,要确保专业课程讲述内容与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情况同步,及时搜集最新的技术资料,提升课程整体的专业性。专业课教师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上来,着重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证能够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人才。以这一观念为教学目标,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

2.改革实训教学方式,完善知识体系加工。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实训教学的改革和知识体系完善。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的实训教学方法应该有所改善。教师应当学会放手,主动给学生留下实践空间,同时制定一系列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自主动手操作完成教师的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实践的主体,启发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所在,并解决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担任协调辅助的导师,通过一步步的提问和帮助,辅助学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犯错误,因为只有犯错才能够发现自身不足之处,才能够在错误中得到启发和学习,才能够真正的融会贯通。

在实践完成之后,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加工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将完整的在完善知识体系课程知识体系加工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并且为学生讲解教学模块的划分依据,但是不要破坏土木施工过程与专业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要强化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察。

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理论知识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更上一层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施工创新的能力才能够有所突破。

3.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对社会的适应性,是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运用他的能力和知识造福社会,为祖国贡献力量,那么学生之间的整体差异不容忽视。教学管理方面普遍采用的因材施教班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改革。这样的制度,可以因人而异的讲解不同程度的知识点,是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做到吸收更多的知识点,构建更加深厚的知识体系。不仅能够找到拔尖的人才,还能够培养出主观能动性更高的尖端人员。学校可以通过聘请有着资深教育经验、实践经历丰富、在科研方面有着重大成就的教授,担任‘‘拔尖学生’’的导师,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专业的指导。

为国家输送优质人才,学生不仅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还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创新能力。我们需要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授之以鱼”这个层面上,要进行更深的探究,做到“授之以渔”,对提出质疑的学生加以鼓励,加强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我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

三、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作用

教学改革克服原来被动式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教学过程中不直接提供给学生答案,而是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严密分析工程问题,并且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这是本课程改革的最大意义所在。因此,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空间去实现他们的才能。教学改革有利于形成互补技能、教学相长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学改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并且熟悉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期间的引导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互相沟通的能力,促进学生发挥团队的力量。

再者,课程改革是对土木工程行业需求应用型人才的响应,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的人才,有利于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当然在这其中教师也应该提高自我修养,加强对专业的熟悉程度,不断学习,这样才能带领学生深入浅出,探索知识,跟上时代的潮流,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才。

经过对多届土木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收到学生的追捧,学生学习兴趣强烈,教学效果显著。同时,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打铁还需自身自身硬,勤奋的学习自身专业知识,在实训训练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好专业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优秀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武文.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索,2007(5).

[2]姜秀英.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