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金迪孙远征(通讯作者)丁黎薇
(佳木斯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2-0037-02
抑郁症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据不完全统计该病发病率已高达世界第一位,我们将原络通经针法应用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门诊收治的轻中度心脾两虚型抑郁症患者中,治疗效果较佳,特此报道。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协作组起草制订的《郁证中医诊疗评定标准》中的心脾两虚型诊断标准。
主症:忧郁不畅,精神不振,不思饮食,失眠善哭等症。有余怒,多虑,悲哀,忧愁等情志所伤史。
次症: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脘腹胀满,饮食减少,大便失调,神倦乏力及女性月经过多,经水淋漓不尽,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精神病学》沈渔邨主编人卫出版社2008年7月版,并结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进行诊断
核心症状:(1)抑郁心境,占据了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且持续时间在半个月以上;(2)不再对以前有兴趣的事物感兴趣;(3)常常表现出劳累、无力等状态。
抑郁发作的附加症状:(1)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没有自信心;(2)毫无缘由的责备自己;(3)常常会思考死的问题或者出现自杀行为;(4)注意力分散,思维能力降低;(5)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6)食欲及性欲降低或者消失。
轻度抑郁:存在不低于两条的核心症状以及不低于两条的附加症状
中度抑郁:存在不低于两条的核心症状以及不低于四条的附加症状
重度抑郁:存在不低于三条的核心症状以及不低于五条的附加症状
HAMD评分值标准:低于8分则判定患者为非抑郁症者,等于或高于8分且低于17分则判定患者为轻度抑郁症者,等于或高于17分且低于24分则判定患者为中度抑郁症者,高于24分则判定患者为重度抑郁症者。
1.2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诊断心脾两虚型,且HAMD、SDS抑郁量表评分属于轻度或中度,年龄在18~60岁,病程在2~12个月,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具有传染病、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心脏病及肿瘤患者,孕妇及对针灸不能接受的患者。
1.4一般资料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心脾两虚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其中轻度患者44例,中度3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治疗组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14例,轻度患者21人,中度患者19人,患者平均年龄44.28±10.54岁,平均病程0.72±0.32年。对照组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17例,轻度患者22人,中度患者18人,患者平均年龄42.42±10.13岁,平均病程0.74±0.26年。此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治疗方法
治疗组:本组的40位患者采用原络通经针法进行治疗。取穴为:百会、神门、支正、太白、丰隆。患者取仰卧位,对以上穴位消毒后,采用40mm直径为0.30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针得气后,百会、神门、太白行补法,丰隆、支正行平补平泻法。留针三十分钟,每日一次,每周六次。
对照组:本组的40位患者采用石学敏主编“十二五”教材《针灸治疗学》取穴进行治疗。取穴为:神门、章门、心俞、中脘、脾俞、足三里、三阴交;患者先采取俯卧位,针刺脾俞、心俞进针捻转得气后,不留针,再仰卧位针其他穴位,留针三十分钟,每日一次,每周六次。
2.2疗效标准
治疗六周后,进行临床评定。依据HAMD抑郁量表评分及SDS自测量表评分,对比就诊时患者的HAMD、SDS量表评分,计算减分率,减分率>75%或HAMD总分低于7分为治愈,减分率低于75%并超过50%为显效,减分率低于50%并超过25%为有效,减分率低于25%为无效。
2.3统计学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对比用t检验,其中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结果
3.1治疗效果比较
原络通经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2%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及SDS减分比较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组疗前HAMD平均分为19.32±1.27治疗后平均分为8.30±2.11。对照组治疗前HAMD平均分为19.16±1.51治疗后平均分为12.11±2.5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原络通经治疗组疗前SDS平均分为64.88±1.31,治疗后平均分为50.03±8.32。对照组治疗前SDS平均分为65.16±1.44,治疗后平均分为55.13±8.2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抑郁症在中医学中属于“百合病”“郁证”“梅核气”“脏躁”范畴,临床上多分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虚热型等证型,许多针灸医家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此类疾病,裴音等[1]采用针刺五脏腧穴加膈腧,符文彬[2]等用针刺调肝法海英等[3]用针刺治疗抑郁症杜元灏等[4]创立“调神疏肝针法”唐胜修等[5]头针配伍体针,疗效与西药效果等同,张慧等[6]用针刺拔罐发泡疗法,刘延明等[7]用针刺配合耳穴按压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口服西医药物高。
原络通经针法是治疗抑郁症比较有效的针灸方法之一,它起源于传统针灸的主客原络配穴法,经过临床的实践和观察,逐渐总结而成,选取病变脏腑所在经络的原穴配以其相表里经的络穴,加之提升阳气、调整诸经的百会穴。并在原穴、百会穴施以补法,补益脏腑,提升阳气。络穴平补平泻,沟通表里,疏通阴阳。针对心脾两虚型抑郁症患者,我们选用心经及脾经的原穴神门、太白施以补法,补益心脾,配以相表里的小肠经、胃经络穴支正、丰隆,平补平泻,沟通脏腑,加之可提升一身阳气,通调任督的百会穴,临床观察,此种针法治疗心脾两虚型轻中度抑郁症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裴音,张捷,陈杰等.针刺王氏五脏俞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6):62-63.
[2]符文彬,樊莉,朱晓平,等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17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39(12):42-44.
[3]海英,王雅娟,王健.针刺治疗抑郁症23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4):88-89.
[4]杜元灏,李桂平,颜红等.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天津中医药,2004;21(2):17
[5]唐胜修,徐祖豪,唐萍等.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中国针灸,2003;23(10):585
[6]张慧,卢华锋.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抑郁症34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3):118.
[7]刘延明,苏和平.针刺配合耳穴按压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