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晓舒静?张正琼苏承丹
成都市慢性病医院四川成都610083
【摘要】目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与糖尿病诊断、治疗及并发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高龄正常对照组180例、2型糖尿病组200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并发症组160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结果高龄2型糖尿病伴并发症组测得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单纯高龄2型糖尿病组和高龄正常对照组.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对于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监测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于2型糖尿病诊断、合理用药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依据.【关键词】高龄;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44-01
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慢性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20~39岁、40~59岁和≥60岁人群患病率分别为3.2%、11.5%和20.4%[1].≥80岁高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慢性并发症的风险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导致病死率升高,医疗费用激增.因此探讨提高高龄老年糖尿病的诊治策略极为必要.为进一步了解糖化血红蛋白与高龄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本研究将高龄患者分为临床观察正常组、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伴慢性并发症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情况,以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高龄2型糖尿病诊断与治疗、并发症监测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正常对照组:均为排除了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高龄健康体检者,共180例,其中男性107例,女性73例,年龄70-90岁,平均81岁.糖尿病组:于2012年5月-2014年12月符合1999年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00例患者,男性120例,女性80例,均为高龄单纯2型糖尿病,年龄70-90岁,平均80.5岁.糖尿病伴慢性并发症组:2012年5月-2014年12月符合1999年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160例高龄患者,病程数年至数十年不等,合并肾脏、神经、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病等各种慢性并发症者,其中男性101例,女性59例,年龄70-85岁,平均80岁.1.2标本采集均抽取晨间空腹血5ml,2ml用于液相色谱法对糖化血红蛋白测定,3ml加入试管尽快离心分离血清,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空腹血糖测定.
1.3仪器与方法空腹血糖测定采用己糖激酶法,正常参考值3.5-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液相色谱法,正常参考值<6.5%.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0.0统计软件录入数据,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高龄2型糖尿病伴慢性并发症组测得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单纯高龄2型糖尿病组和高龄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伴慢性并发症组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见表.
表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结果(X±s
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FBG和HbA1c比较,P<0.01②2型糖尿病伴慢性并发症组与2型糖尿病组FBG和HbA1c比较,P<0.01
3讨论2型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2型糖尿病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2].血糖检查是糖尿病诊断、治疗的常用指标,但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反映短期内的血糖变化,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一直沿用的是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无症状人群的早期筛查一般采用FBG或OGTT试验,但这两种检测方法均需空腹8h才可进行,同时受患者情绪、生活方式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3].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取决于患者体内蛋白长期的糖基化状态,其中一种评估这种糖基化状态有效的方法就是检测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经非酶促结合反应形成的稳定的化合物,即糖化血红蛋白(HbA1c)[4].因此,糖化血红蛋白近年来已被认为是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的指标.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广泛分布于全身各个脏器、组织、细胞、血液、酶类及激素中,可以进行非酶促蛋白糖化.这种被葡萄糖糖化的蛋白主要存在于糖尿病或其他高血糖患者中,糖化过程经常缓慢进行,一旦形成,不再解离[5].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糖类经非酶促结合而成的,持续存在于红细胞120天生命期中,其合成速率与红细胞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可反映监测前8-10周平均血糖水平,与是否进食、使用胰岛素及抽血时间等情况均无关,故对高血糖特别是血糖或尿糖波动较大的患者,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来诊断或监测病情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并为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6].
2010年ADA指南将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7].这进一步确定了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史上的地位.2013年,IDF发布的专为老年(≥70岁)T2DM患者制定的?老年2型糖尿病管理全球指南?中特别强调:(1)能生活自理者,HbA1c控制目标为7.0%~7.5%;(2)不能自理者,HbA1c控制目标为7.0%~8.0%,其中虚弱及老年痴呆患者可放宽至8.5%;(3)临终患者,血糖目标为尽量避免症状性低血糖.?中国老年糖尿病指南?提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高龄老年T2DM的血糖管理更应遵循个体化原则[8].
研究提示HbA1c对高龄2型糖尿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及实用性.当然在临床中不排除检测方法、患者状况和标本处理方式等多种因素可能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故对高龄2型糖尿病的诊断需结合其他综合评定.现就本文中患者自身状况的影响,对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异常探讨如下:1)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率高,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近年来报道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80岁人群中为25.6%,而在≥86岁人群中高达32.65%[9-10].故高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高;2)患者年龄因素.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而空腹血糖水平随年龄增长有所增高,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出现本文中高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均高.3)高龄2型糖尿病伴多种慢性并发症,病情复杂,造成其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受伴随不同并发症影响因素多.如伴肾病患者,若患者体内的caHb浓度超过5.4%,就会使离子交换法测定HbA1c发生极大的假性偏高;如伴高脂血症患者血浆标本呈乳糜状,也会出现HbA1c假性升高.4)血红蛋白异常的患者不能采用HbA1c检测确诊,因为血红蛋白亚型会干扰HbA1c的诊断[11];其次,任何改变红细胞寿命的因素,如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等都将导致HbA1c结果不准;如伴贫血患者,因红细胞生存期延长,则致测定值偏高.
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社会的老龄化、高龄患者伴发慢性病多,脏器功能逐年减退等,在造成高龄老年T2DM人数不断增多的同时,也增加了疾病管理的难度.本文研究中发现正常对照组中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在正常范围中,而2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伴慢性并发症组中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升高,而以伴慢性并发症组升高更为明显.因糖化血红蛋白试验结果稳定、变异性小且不受进食时间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故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高龄2型糖尿病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在有效降糖的同时,对指导临床疗效的提高及伴慢性并发症监测、改善患者预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黄湘琴,黄勤,曹娴.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4,12,16(6):493-496[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70[3]王伟超,张洁,任巧华,等.糖化血红蛋白在老年人群诊断2型糖尿病标准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011-1014.[4]李聪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在糖尿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6):807-808[5]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M].第3版,2009年:77[6]徐建国.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28-29[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8]维加.聚焦老年糖尿病治疗新共识[J].糖尿病天地,2012,6(12):533-534[9]周迎生,迟家敏.老年人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J].中华老年病学杂志,2007,8(26):565-566.[10]张星光,吕肖锋,王素玲,等.驻京部队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现况调查[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2(1):50-51.[11]刘敏,潘长玉,金萌萌,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重复性调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0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