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生肿瘤医院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目的:研究丹红治疗缺血性血管疾病的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将8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0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血液流变指标。结果:观察组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距明显(P<0.05),治疗前上述指标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缺血性血管疾病中,丹红注射液可改善神经缺损程度和血液流变学,可行性较高。
【关键词】:缺血性血管疾病;丹红;可行性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逐渐增加,该病会导致患者脑组织的局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1],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缺血区脑组织缺氧,导致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危害[2],应及时给予积极的治疗,本文旨在研究丹红治疗缺血性血管疾病的可行性,特将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以下是详细报告:
1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80例(属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一组患者40例。
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2~76(63.45±3.72)岁,病程1~7(3.42±0.86)d。其中包括14例多发性脑梗死,6例腔隙性脑梗死,11例短暂性脑梗死,9例缺血性脑损害。合并疾病:高血压20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15例。
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3~77(63.52±3.78)岁,病程1~6(3.39±0.84)d。其中包括15例多发性脑梗死,5例腔隙性脑梗死,12例短暂性脑梗死,8例缺血性脑损害。合并疾病:高血压19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14例。
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确诊为缺血性血管疾病。②入院时存在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等情况。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④本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心脏疾病、肾功能损伤等疾病的患者。③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的患者。
对照组和观察组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值大于0.05。
1.2治疗方法
给予本组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常规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5g,尼莫地平20mg/次,均一天一次。
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20ml/次,一天一次,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检测两组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指标,包括血小板聚集率、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同时应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越低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文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血液流变指标和NIHSS评分,用t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示两组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统计学具有意义。
见表1所示:
3讨论
供应脑血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的最常见原因[3],另外,动脉的血栓栓塞、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也可引发短暂性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以头晕、偏头痛、共济失调、视野中有黑点等为主要临床症状[4]。临床上一般使用溶栓、抗凝、药物等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但西药治疗的效果一般。
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损伤引起的意识障碍或功能障碍;尼莫地平作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脑血管痉挛以及保护神经元,能够缓解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瘀血阻络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类疾病的病理基础,进而导致气不行血,应以行气活血[5]、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丹红注射液主要由丹参和红花组成,其中红花具有散瘀通经、止痛活血的功效,丹参可活血凉血、祛瘀消痈、清心除烦、通经止痛。丹红注射液能够阻止血栓形成,对血小板的激活、黏附、聚集以及释放进行积极地抑制[6],可扩大血管,增加血流量,有利于血液循环以及改善血液粘度,不仅能使大脑组织缺氧状态改善,还可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使机体免疫应激功能提高[7],促进患者的康复。相关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可促进疗效的提高。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将收治的80例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治疗后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明显是观察组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更具优势(P<0.05)。
总而言之,丹红注射液适合在缺血性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涵,赵元琛,蔡芳芳.丹红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认知障碍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4):975-977.
[2]王龙,刘寒.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神经精神症状临床特征[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4):519-522.
[3]舒敏,章军建.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A01):572-576.
[4]彭喜文.丹红注射液合消栓通络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5):33-34.
[5]刘震宇.丹红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疗效[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2):108-109.
[6]张桦.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6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18):40-40.
[7]宋波.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J].药物与人,2014,27(12):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