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耕(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珠海519041)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014-01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的伟大理想,是马克思的主导价值取向,是人的解放的最高境界。人的全面发展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手段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根本目的,应当得到更多的重视。社会主义应当立足于本国基本国情,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为指导,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取向
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的主导价值取向,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着眼点。明确人的全面发展的地位,对于深入领会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精华所在,对于切实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解放的最高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不是闭门造车,它是在实践中,应广大劳动人民获得解放的强烈愿望而生的。马克思意识到,人的解放就是国家从宗教神权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人也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获得精神解放。劳动人民的解放是人类的解放的首要对象。无产阶级不仅仅是人类解放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它又是人类解放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从对人的本质认识为出发点,提出“人的实质就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这一思想。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基本结论出发,对人所处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对现实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及其上层建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和实质做了规律性的论证,揭示了人类解放的最高目标。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手段。
恩格斯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从马克思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解放全人类,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不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社会也就不会长久存在下去。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社会生产力、科技文化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它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全面发展,人们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改善;同时,物质文化条件的充分发展,反过来又推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两者互相促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现实任务。
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任务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政策的制定,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应该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指针,因为倘若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就不能获得提高,也就无法获取充裕的物质财富。没有充裕的物质条件做为支撑,阶级的划分就会一直存在,私有制就不会被彻底消灭,人的全面发展也无从谈起。因此,否认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意义,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共产主义的未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不单单是未来的,或者是某一时期内的任务,而是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历史使命。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保证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获得丰富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和发展的资料,从更根本的目的上说也要使广大的劳动人民都获得全面发展。
二、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主导
(一)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主导人的人生价值取向。
如果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人的本质在实践中的全面展开,那么包括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生态发展在内的整体意义上的社会发展都不过是围绕人的发展的全面展开和具体体现。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克服自身自然属性的局限性,使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全面性不断增强。人类摆脱不同民族的局限和地域局限,从事全球化生产,并且在此过程中,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主导物质生产活动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说:“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因此,并不是为获得剩余劳动而缩减必要劳动时间,而是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限度,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和科技的高度发展,人的素质也普遍提高。人们在成为物质文明的创造者的同时,也成为了物质文明的享用者。物质生产活动的最终目标已被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所取代,而不再是原先的取得最大利润。在这个基础之上,生产者也就不将生产劳动仅当成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幸福和享受而生产。由于劳动时间的缩短,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从事个体活动,并且进行各种各样的创造性活动,享受着劳动成果带来的愉悦,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获得充裕的物质享受,并且个人在科学和艺术等方面向更高层次寻求发展。
(三)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主导精神生产的价值取向。
从事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低等生物的主要特征之一。然而,有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精神生产成为统治阶级内部少数人的权力。以中国为例,由于迎合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儒家在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奉为经典教条,使大多数人从事精神生产活动成为空谈。但是,人的全面发展,则要求人人进行精神生产的权利。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人们进行精神生产的活动不应当仅仅掌握在少部分人的手中,而是应当全社会共同参与,创造出繁荣的、具有高水准的精神生产成果。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价值取向,是共产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我们今天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今天的中国实际,从指导思想来说,就是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论述科学发展观时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原则。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从根本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9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1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2
【4】杨兆山.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认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作者简介:周耕(1980—),男,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硕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