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全麻拔管时气道管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小儿全麻拔管时气道管理体会

徐贤惠孙小英

徐贤惠孙小英(扬中市中医院麻醉科2122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麻手术过程中拔管以及相应的气道管理方法;方法以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收支的56例小儿全麻手术患者的病案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拔管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儿按照临床通常依照的气管拔管指征进行操作,观察者在患儿回复自主呼吸,并且出现呛咳以及吞咽反射,并SPO2>0.95后,行气管拔管操作,并观察两组患儿的拔管之后的SPO2变化以及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拔管之后SPO2数值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患儿拔管后的并发症出现几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回复自主呼吸,且SPO2>0.95后,行气管拔管操作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儿童全麻手术拔管指征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1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275-02

由于小儿的呼吸道解剖特点与成人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全麻手术期间,容易导致其呼吸道阻塞,而且小而对于缺氧的耐受能力较差,对于二氧化碳的增加有没有太多的临床表现,全麻手术期间麻药对于小儿的呼吸抑制以及腺体分泌作用的增加都对小儿的全麻手术呼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气管拔管过程中对于患儿的损害以及引发的并发症近年来的报道日益增多。文章以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收支的56例小儿全麻手术患者的病案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儿最佳的气管拔管时机,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收支的56例小儿全麻手术患者的病案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4例,患儿年龄在6个月到12岁之间,平均年龄4.5±1.5岁,其中唇裂12例,唇裂合并腭裂5例;唇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3例,呼吸道异物22例,颅脑外伤6例,患儿手术时间在0.5-2.5h之内。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

按照拔管选择的实际不同,将56例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儿按照临床通常依照的气管拔管指征进行操作,观察者在患儿回复自主呼吸,并且出现呛咳以及吞咽反射,并SPO2>0.95后,行气管拔管操作,并观察两组患儿的拔管之后的SPO2变化以及并发症出现的情况。两组患儿在所患病症、年龄大小手术时间长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2拔管时机的选择

我院对患儿全麻手术过程中均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对话呢的心率、血压、脉搏以及SPO2的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当发现患儿回复自主呼吸,潮气量达到-10ml/kg,吞咽反射恢复且SPO2数值大于0.95时,进行拔管操作。对观察患儿除了要满足上述条件之外,还要当患儿的意识清醒之后在进行气管拔管操作。在两组患儿拔管之前,要对患儿的气管、口腔分泌物以及气囊内的气体是否排空进行确认。同时观测患儿的SPO2数值情况,小于0.9时,要进行人工给氧,当患儿的SPO2>0.95时,可停止人工给氧。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法进行组间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两组患儿在气管拔管之后的SPO2数值以及出现的异常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1两组患儿气管拔管后情况对比(n)

组别例数SPO2异常**烦躁呕吐误吸自行拔管

对照组2822616215

观察组*2822210

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上表可知,对照组和观察组在SPO2数值异常方面,均有2例,两者无差异;在出现烦躁、呕吐、误吸以及自行拔管的情况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全麻手术之下,气管插管是确保患儿机体给氧的有效保障,是全麻手术能够成功实施的基本保证。但是,由于小儿对于各种刺激性行为的敏感性较强,而且耐受能力相对有限,对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导致在全麻术后患儿的气管插管容易引起其出现呛咳,严重的甚至还有可能引发患儿的支气管痉挛、哮喘、误吸以及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ETC原设计用于心肺复苏时急救插管。近年来国外已有将ETC用于全麻术中气道维持的报道,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通过解剖学观察与研究,采用自然头位,口内左侧进路的方法行ETC盲探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ETC组与ETT组相比,不仅置管所用时间较短,操作时的心血管反应较轻,而且清醒后耐管较好,术后喉痛、咳嗽发生率低,通气效果两组相仿,这与Mallick的报告一致。我们在临床应用中体会到,ETC除上述优点外,因插管时病人头部无需后仰和窥喉,尤适用于颈椎骨折或颈椎强直、下颌关节强直及张口困难病人,可作为插管困难病人替代气管插管的又一新方法。

小儿气管拔管的时机选择是小儿全麻手术过程中呼吸管理方面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临床上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对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护,选择了不同的时机进行气管拔管炒作,经过病案记录显示,两组患儿在全麻后气管拔管时间、及SPO2异常情况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出现情绪烦躁、恶心呕吐、自行拔管、误吸等情况的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针对全麻患儿术后当患儿恢复良好的自主呼吸、有呛咳、吞咽等生理反应之后,并且选择在患儿的生命体征及SPO2达到正常范围内之后就能够进行气管拔管,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气管拔管能够有效的减少气管插管时间,除此之外,还能够显著的减少患儿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儿术后的痛苦,而且还也有利于患儿在术后的健康恢复,值得临床的验证以及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长青.学龄期患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躁动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05)

[2]陈晓君,亓荣珍,裘冬飞.1560例小儿眼科全麻手术的管理[J].浙江预防医学.2002(10)

[3]房师荣,孙阿妮,张翠环.全麻患儿术后苏醒期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0)

[4]臧晓萍,臧雷萍.小儿手术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