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语文教师的课堂角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小议语文教师的课堂角色

李杰

陕西子长秀延初级中学李杰

新课标已经实施了8年之久,也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课程改革也给久负“误尽苍生”骂名的语文教育带来一派生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在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与俱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新改理念下重新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切实承担起教书人,传承文化的重任。

一、归还主权,做学生课堂学习的对话者

毋庸讳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自视是传播知识的主体。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随时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学生的质疑,乐于倾听学生的“不和谐的脉搏跳动”,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探究,并能适时地给予学生知识上的点拨和学法上的指导,切实打破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内容制定上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平等互动。这是一个灵动的变化的过程,学生的“主权”回归势必打破教师预先设计的,看似有序、缜密,实则机械、呆板的教学流程。为此,课堂设计要充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语文教师要真正把主权归还给学生,就必须确立两种意识:一是民主意识;二是人本意识。既然学生不是盛纳知识的容器,而是有个性的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语文教师理当以全面发展其情感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程目标,即以新课程所强调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上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这样,就广度而言,个体的精神境界、思想品德和语文水平将得到完整的提升。

二、关注差异,做学生个性发展的激励者

素质教育的精髓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素质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要做到“一个也不能少”,升入初中的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学生学习容易产生两极分化。如果不顾及原有基础差异和个性差异,而用统一标准去评估“达标”度,将会窒息许多学习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往往关注学生在母语学习中的差异性,明确其中常蕴含的特殊性乃至创造性,相信那些无法为统一标准所整合的学生恰恰可能是很有思维活力和言语个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包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将很有现实意义。

三、塑造灵魂,做学生立身行事的引导者

中华民族具有传统的尊老爱幼、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等优秀美德。要把这些良好的道德传统植根于学生的心灵,真正成为他们做人的行为准则,语文教师就应当发挥语文课的优势,用语文文本的丰富资源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教师作为学生做人的引导者,人们必然会对教师的人格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应该率先垂范,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语文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要真正在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工夫。不仅要通过语言文字的浸染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而且要通过自身的修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引导学生。实践证明,教师在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又是全方位的。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积极主动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而且应在这个过程中千方百计地通过示范作用来有效地引导学生按预定目标发展。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观念和做人。

总之,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尽管在具体的实践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阻力,但是新课改正是我们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示的机会。课堂就是舞台,舞台就是在课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理性地审视和反思,积极地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