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商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2011年商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分析

李兰芳1刘美丽1于书敏2

李兰芳1刘美丽1于书敏2(1济南市商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251600;2商河县许商街道卫生院251600)

【摘要】目的:通过对商河县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商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实施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分析2011年商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结果:2011年商河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3起,波及24368人,发病968人,死亡2人,传染病事件和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多,地区分布无统计学意义,事件发生以3~5月、11~12月最多,人群分布以学生和农民为主。结论:针对商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点,加强对学校和农村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防控,完善应急体系和预警机制,对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防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严重危害性和破坏性的特点[1],严重危害到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公众心理恐慌,导致社会动荡,威胁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为掌握商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对商河县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资料来自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数据,所涉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以及事发现场的卫生学调查证实。

1.2方法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相关规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判定和分级分类[2]。

1.3统计学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单位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经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2011年商河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3起,波及24368人,发病968人,发病率3.97%,死亡2人,死亡率0.82/万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体分类见表1。

表12011年商河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体分类

由表1可知,2011年传染病事件和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多,分别约占48.8%和29.0%,较其他类型事件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分布特征

2.2.1地区分布全县12个乡镇均有事件发生,各乡镇发生起数、发病人数和波及人数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时间分布平均每月均有事件发生,其中3~5月、11~12月发生事件最多,共31起,约占72.1%。

2.2.3人群分布2011年商河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群分布见表2。

表22011年商河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群分布

有表2可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群分布以学生和农民为主,分别占53.5%和34.9%,较其他人群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2011年商河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3起,其中以传染病事件最多,分别占事件总数的48.8%,传染病事件中呼吸道传染病比重最大,春秋季节为发病的高峰期;由于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是疫苗可预防的疾病[3],因此春秋季节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做好常规免疫接种和流动人口查漏补种工作,对于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感和水痘等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群分布以学生最多,约占事件总数的53.5%,表明学校依旧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难点单位,主要是由于学校人口密集,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诱因,且学生对各类传染病具有易感性,普遍缺乏相关防范意识,一旦突发事件发生,易引起群体性心理反应,因此应加强对学校的卫生监督和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4]。

农民占商河县人口组成的绝大部分,由于农村卫生条件较差,农民文化知识水平较低,饮食卫生不注意,防病意识差,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本次研究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占事件总数的29.0%,其中多数事件发生在农村,此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群分布农民占34.9%,因此农村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和难点。

综上所述,针对商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点,加强对学校和农村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防控,完善应急体系和预警机制,对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达雄,李直健.贺州市3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2):134—136.

[2]宋铁,傅军华,林锦炎,等.2004—2006年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监测信息与防控对策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7,8(4):l3一l6.

[3]雷芝樱,龚键,孟军,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防控对策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7):430—432.

[4]马晓晨,松凯,李可群,等.2006年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