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中心血站新疆巴州841000)
【摘要】目的:对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于本站献血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600例,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液检测,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测,并将其报废情况、报废人群、年龄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男性的报废率更高,于30~39岁的占比更多。结论:于血液采集前行氨基酸转移酶初筛检验,可降低其报废率,保证血液检测的效率及安全性,同时相关机构还需强化对献血者的健康宣传,以此降低血液报废率。
【关键词】血站血液检测;献血者;初筛检验;报废率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315-02
献血前,临床中需对血液进行检测、分析,以此保证献血者血液的安全,避免病毒传播,降低献血者因血液污染而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血液初筛主要为检验血型、乙肝表面抗原等,从而确定献血者是否具备献血资格[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液初筛检验广泛应用于献血筛查中,本研究为探讨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于本站行献血初筛检验的患者的不同初筛方案下干预的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于本站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600例,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0例,如下: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167、133例;年龄范围上限值:50岁,下限值18岁,年龄平均值(33.49±7.32)岁。
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158、142例;年龄范围上限值:51岁,下限值19岁,年龄平均值(32.52±7.85)岁。
对比两组无偿献血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方法:于血液采集前接受常规血液项目检测,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血红蛋白、梅毒抗体等,对无偿献血者的末梢血进行采集,剂量为3ml,转速为3600r/min,离心处理10min,取血清检验[2]。
观察组方法: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测,采取末梢血5ml离心分离,使用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氨基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如ALT≤50U/L,则为阴性,ALT≥50U/L则为阳性,将其报废[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无偿献血者的样本报废情况,并分析报废血液标本的性别分布及年龄分布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用(%)的形式,表示两组无偿献血者的样本报废情况及报废血液标本的性别分布及年龄分布情况为概率,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对比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报废情况
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3.讨论
无偿献血者于血液捐献前需判断血液的安全性,当血液存在污染状态则不可用于临床输血,既往的初筛检验多为对乙肝表面抗原、血型进行检测,故导致部分血液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超过正常标准,该类血液作用于机体降低了输血、用血的安全性[4]。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男性的血液标本报废率高于女性,且以30~39岁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报废占比更高,P<0.05,表明采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对血液样本进行筛查检验,可降低血液样本的报废率,同时,男性的报废率高于女性,且年龄段在30~39岁间,其因素与男性的社交较广,应酬较多相关,其饮酒量增大,睡眠时间相对减少相关,故在为无偿献血者进行血液采集的同时,需告知维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于血液采集前行氨基酸转移酶初筛检验,可降低其报废率,保证血液检测的效率及安全性,同时相关机构还需强化对献血者的健康宣传,以此降低血液报废率。
【参考文献】
[1]刘玲玲.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0):77-79.
[2]姚建华.血站与血液复检不合格献血者的沟通技巧[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8):265-265.
[3]陈艳萍.安阳地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与互助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8):2659-2660.
[4]娜日苏.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28):592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