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护士陪护病人行DSA对其术中配合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主管护士陪护病人行DSA对其术中配合能力的影响

张爱琼钟德霞

张爱琼钟德霞(中山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510310)

【摘要】目的:探讨主管护士陪病人行DSA,对提高病人在术中配合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择期行DSA的病人按手术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由病房主管护士承担术前宣教并陪病人入手术室当器械护士,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及解决患者在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结果:试验组病人在术中的配合能力较对照组强,手术时间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患者心理负担也明显减轻。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管护士全程陪护病人行DSA对提高病人的术中配合能力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全程陪护DSA术中配合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转变,要求病房护士要从打针发药中走出来,全程关注病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同时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对其进行疏导、讲解、心理安慰、技能指导,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1]。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2]。在神经科的病房中,因行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卒中、血管瘤的金标准,很多病人需要行这项集检查与治疗于一体的介入手术。传统需要行DSA的病人的手术护士由介入手术室统一安排,患者术前不认识该护士,甚至手术医生也不是管床医生,患者到手术室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工作人员,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等情况从而影响患者在术中的配合能力。根据我们的调查,所有患者都希望通过与手术的医护人员交谈从而了解更多关于在术中的相关知识,希望能更好地配合。

本科对由手术室护士配合医生手术的患者50例及由病房护士配合医生手术的50例患者进行了病人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术中配合能力的比较。

现将方法及效果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8月选择前50例作为对照组由传统的方法:即由手术室护士参与患者的术中宣教、术中配合医生。后50例全程由病房护士陪护,术前宣教、术中指导患者配合医生。

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6~78岁中位年龄53.5岁;疾病类型:脑梗塞21例、血管瘤18例、眩晕17例。试验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0~72岁中位年龄52.3岁疾病类型脑梗塞25例血管瘤10例眩晕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术前护士对病人进行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皮肤的准备、术中体位的要求、手术室的环境及设备、麻醉方式、手术基本程序及注意事项、可能要配合的动作、术后知识的宣教,并告知会跟他一起进入手术室协助医生,尽量解除病人的恐惧感,让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心中已知道手术是如何进行的。他要如何配合才能使手术时间缩短、才能让医生成功的达到手术目的并且尽最大的可能减少并发症。传统方法除了不陪入手术室,其余护理由数个护士分担。

1.3效果评价

术中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了解病人的手术时间、对病人术中、术前心跳血压变化等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以及病人对手术风险的担心、术后自我观察病情的知识的认识程度。共发105份回收100份,回收率95.2%.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病人对手术风险的担心程度和术中配合能力进行比较。

2、结果

两组比较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试验组病人对手术风险的担心程度较对照组低,术中配合能力较对照组强、能更好的与医护人员沟通。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n%

3、讨论

DSA是对躯体有创伤性的检查项目,病人会担心手术安全性、术中疼痛和术后不良后果等,加上当时又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大部分的工作人员是不认识的那就更加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导致病人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2]。由病房护士全程陪护病人,并对病人进行专业的宣教对消除病人顾虑减少病人在手术室的陌生感有明显的作用[3]。

本结果显示:由病房护士全程陪护病人手术对降低病人担心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术中配合能力、提高术中患者有效沟通均有积极意义,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因为陪病人入手术室的护士在病房已经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情况并且及时疏导解决问题外还因为该护士也从事配合医生手术的工作,对病人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能充分评估、有效应对,而且病人在术前已认识该护士。传统的方法把病人看作是一个有待检查维修的生物体,病人在一条流水线上行走至介入手术室与几个陌生的医护人员合作,他们很容易忽略病人的心理需求也可能未能充分评估病人的合作能力[4]从而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现代整体护理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5]我们需要既要熟识病房护理又要熟识术中护理的护理人员。让她们参与手术中的配合工作可降低DSA病人的心理顾虑提高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及病人术中的配合能力。

4、结论

创伤性的治疗或检查前病人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情绪不稳等情况,并希望通过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了解更多有关的细节,渴望得到同情、安抚、重视[6]。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病人,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这种需求,护士能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消除病人的顾虑,提高了病人术中的配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翠萍.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实施[J].全科护理,2009,6(7):1672.

[2]周郁秋,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3]朱巧梅,李霞.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体会[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38-40.

[4]刘海玲,池金凤,王秀云.手术室病人术前访视与术后随访问卷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0,11(6):470.

[5]郁登瀛,关雪莹.心理护理应在实施上下功夫[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31.

[6]吴敏,周芳.术前访视对手术病人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11,9(1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