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杰安徽省阜阳市第五中学236000
摘要:随着2014年9月份《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的正式出台,注定会在整个教育系统掀起滔天巨浪。作为大规模、标准化、权威性、选拔性测试的高考,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作为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有效标准,其在选拔人才和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高考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高考招生政策的不断革新自然也会对高中教育教学的改革起到极强的导向性影响。正视高考招生改革新政,其传递的教育主张和价值诉求是什么,会对高中教育教学有哪些导向性影响,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该如何开展,本文将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考招生新政高中教育教学导向性分析
一、高考招生改革新政的教育主张与价值诉求
本次高招改革新政策总体目标: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同时,高招新政策在“考试科目设置”、“不分文理科”、“命题的统一性”、“减少和控制加分项目”、“高校自主招生时间的调整”等方面均有明确性要求。经过比较性分析不难看出,新政策更加突出“人文性”、“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稳定性”、“适用性”的教育主张和价值诉求,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是致力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
二、高考招生改革新政对高中教育教学的导向性分析
高考一方面引导基础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为高校选拨有培训潜质的创新型人才。高考招生改革新政策对高中教育教学的导向性影响日益显现。
1.积极构建开放、多元、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目前的高中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三大领域。学校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开发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选修课程以及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多元性和适合性。同时,要适时对相关学科的课时设置进行必要的调整。
2.认真践行“综合性”教学模式,突出“动手”、“合作”、“创新”,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问题”(或专题、课题)是学习的载体,是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和疑难,是一种主体性行为。高中教育教学一定要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强调“综合性”和“跨越性”,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自我四大关系,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转变教学方式、思路和育人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教师既要立足夯实基础,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围绕学生的兴趣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们出于兴趣和生存发展需要,去自发自愿地、乐观主动地、积极热情地快乐学习。
4.密切关注高考动态,学习并研究高考试题。
在时刻关注高考政策变化的同时,还要加强对高考试题内容、结构、能力要求的细化研究。如题型与试卷结构,各模块和各题型的比分、设问方式、分值,难度、区分度,开放、实验、探究题的形式与比重(低层次)以及专题复习的选修模块内容等,做到“有的放矢”和“百发百中”。
5.重视非智力因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参与作用。
要强化学生答题的规范和技巧性的训练与掌握,激发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心态,鼓励学生发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挖掘学生潜能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群体效应。
6.教师应更加重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成为“多面手”。
在新形势下,尽管有些学科分值减少了,测试的方式调整了,但高考的要求却始终没有降低。因此,教师要实现“匠(职业型,用技术谋求生存的需要)——师(事业型,经验积累彰显艺术性)——家(专业型,学者塑造学术)”质的突破,成为真教育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只有真改革,才有真活力。新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必将激起基础教育这一池春水翻腾、跳跃,荡起幸福教育的朵朵浪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2014,9,3。
[2]刘海峰高考改革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2007,(11),19-24。
[3]刘志坚浅谈问题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2(11),31。
[4]郑青岳用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J].课程·教材·教法,19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