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足口病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儿童手足口病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探讨

麻建平

麻建平

(山西省永济市人民医院儿科山西永济0445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将我院2012年-2014年收治的6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热、皮疹、水疱结痂及总病程等临床诊疗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3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27/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快速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手足口病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诊治;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165-02

手足口病是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发病人群多为5岁以下儿童,患儿主要临床特征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可将手足口病分为Ⅴ期,临床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措施不当,病情发展迅速,严重患儿甚至出现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为探寻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措施,本文将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共收治64例手足口病患儿,男41例,女23例,年龄在2~6岁之间,参考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64例患儿均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小于2d,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流涕、手足部疱疹等症状,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64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两组患儿监护人均自愿参加本实验。观察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0.5)岁,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在6~19h之间,平均时间(13.5±2.1)h,伴有发热患儿27例,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0.6)岁,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在5-17h之间,平均时间(11.8±2.4)h,伴有发热患儿25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入院患儿进行有效隔离,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对症做好口腔护理,出现口腔溃疡和疱疹者可给予涂抹康复新液,手足部疱疹涂抹炉甘石洗剂,疱疹破溃者可涂抹0.5%的碘伏,注意患儿衣着要舒适、柔软,发热患儿可给予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患儿可给予退烧药,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葡萄糖注射液10mg/kg,1次/d,连续给药5d,并适量补充维生素C,观察组加服清开灵口服液10ml,2次/d,连续服药1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发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水疱结痂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总病程时间进行观,对比以上临床症状,并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痊愈即指患儿治疗后体温2d内恢复正常,口腔溃疡及皮肤疱疹完全消退或结痂,显效即指治疗后体温4d内恢复正常,疱疹及溃疡基本消退,有效即指治疗5d内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疱疹或溃疡好转,无效即指治疗5d后体温、口腔溃疡、皮肤疱疹无变化[1],将痊愈、显效及有效视为临床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热、皮疹、水疱结痂及总病程等临床诊疗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n体温正常时间(d)水疱结痂时间(d)溃疡消退时间(d)皮疹消退时间(d)平均病程(d)

3.讨论

手足口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注意饮食卫生及健康教育,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有效隔离,以预防其大面积传染[2],虽然目前无治疗手足口病的特效药物,现阶段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抗病毒药物,本文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开灵口服液,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发热、疱疹结痂、溃疡消退等临床临床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清开灵口服液之所以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源于清开灵口服液中含有金银花、板蓝根、黄芩三味中药,以上三种中药具有比较广谱和较强的抗病毒、抗菌活性,而其中的水牛角、胆酸具有清热、退烧之功效,而且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当其与抗病毒药物合用可起到很好的互补和协同作用,因此临床应用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永庆.利巴韦林与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61-62.

[2]李会纳.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预防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