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

龚慧珍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儿科)内蒙01701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脐静脉置管术(UVC)联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早产儿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67例,其中32例为观察组应用UVC联合PICC输注法,35例为对照组应用PICC输注法。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更早,住院日数较对照组缩短,观察组患儿PICC置管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PICC穿刺点渗血、导管堵管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VC联合PICC输注法能提高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保护早产儿血管,降低PICC静脉炎发生率,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脐静脉置管;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早产儿;护理

引言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mbilicalvenouscatheter,UVC)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一项重要的救治技术。当前,新生儿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应用较为广泛,置管成功率较高。但是,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PICC置管的难度较大,难以长时间保留。输注高渗液体及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容易外渗造成皮肤肿胀、疼痛,甚至皮下组织坏死。反复穿刺不仅加重患儿痛苦,而且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于PICC,UVC简便易行,可以长时间留置,能建立更加有效而稳固的静脉通路,从而实施静脉补液营养支持、采血、输血以及换血治疗等。但同PICC一样,UVC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相关并发症,如导管相关性感染、腹胀、脐出血、空气栓塞、导管移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实施UVC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新生儿UVC并发症常见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67例。将2015年1-12月前入院的35例使用PICC置管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使用UVC联合PICC置管的早产儿32例作为观察组。在UVC及PICC置管前两组患儿均有外周静脉留置输液。纳入标准:(1)出生胎龄26~32周,体质量<2000g。(2)无脐静脉置管禁忌证。(3)患儿家长签署留置UVC及PICC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先天性心脏疾病者。(2)需外科手术治疗者。(3)住院治疗时间<14d者。

1.2UVC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周围静脉留置术护理。置管过程中对患儿穿刺位置进行密切观察,以确保并发症早期症状发现的及时性。一旦发现就快速拔管,同时编制应对处理方案,确保血液流畅度以及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痛苦感。此外,置管期间对患儿呼吸、心率等各项生命指标进行严格监察,以落实全面护理工作,例如采用碘伏、酒精消毒于穿刺周边皮肤,1次/3d,采用透明无菌敷贴覆盖,并注明置管的日期及时间。若患儿有连续输液的需求,则需定期更换输液器,1次/d,肝素帽更换频率1次/w。

1.2.2观察组

①产儿在产科断脐时都保留脐带3~5cm,在生后12h内行UVC术。导管为3.5F婴儿脐动静脉导管。结合早产儿体重设置插管深度,目标深度为(1.5×BW+5.6)cm,对脐部行常规消毒铺巾,剪去多余脐带,保留脐残根大概1cm,应用肝素生理盐水(1U/mL)充盈排气后的脐静脉导管插进脐静脉,插到脐轮时,用血管钳提拿脐带,和下腹部间成角约为40°,稍左倾,头侧方向偏左上约30°插管,插到预设深度,回抽见血后,强化脐静脉管方位稳固性,并采用无菌纱布覆盖。床边x线摄片定位,导管尖端于膈上0~1cm,代表进入下腔静脉,可设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②经脐静脉导管采血,对于成功插进中心静脉的脐静脉导管,可经由脐静脉导管采集血液。采血过程严格按照中心静脉置管采血规定进行,停止输液30s后先抽取血液2mL再采血送检。③导管护理,确保导管管道通畅性,输液速度≥3mL/h,每隔8h采用生理盐水冲管1次,所有护理操作均严格落实无菌操作规程,每天采用0.5%安多福消毒脐部以及穿刺部分周边皮肤,定时更换无菌纱布块,每次采血后对肝素帽行换新措施,输液环路每24h更换1次。④拔管导管,留置时间是由患儿主治医生设定的,在无并发症发生情况下,插进中心静脉的导管可连续使用28d;在早产儿症状有所缓解中,不必留置导管时应尽快拔管。若产生堵管、漏液、松动、脐周皮肤瘙痒等有关感染症状,应快速把关,拔掉导管时剪取导管前端1~2cm进行细菌培养。

2结果

2.1两组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比较观察组患儿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6%,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患儿PICC置管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穿刺点渗血、导管堵管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儿低血糖发生2例次,对照组发生8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到足量喂养的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UVC联合PICC能提高早产儿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刚出生时由于皮肤水肿,外周循环较差,血管脆弱、通透性高,导致PICC穿刺成功率较低,不适合行PICC置管;但由于早产儿病情比较危重,体温低、血压低、小静脉不充盈,又常需输注脂肪乳、高糖及多巴胺等刺激性药物,外周静脉留置针常常难以满足输液需求,留置针穿刺困难,容易引起静脉炎、药液渗出等并发症。因此,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给予UVC,建立通畅安全的早期输液通路,当皮肤水肿减轻、周围循环改善、贵要静脉显露明显时,再行PICC置管,能提高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对周围静脉的损害,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更能满足静脉输液治疗需求。2)UVC联合PICC输注法能提高早产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由于早产儿刚出生时,其生理机能不成熟,需要持续输液调节电解质酸碱平衡,输注静脉营养液维持血糖的稳定,以及输注药物给予支持对症治疗,因此,需要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保证输液通畅及患儿对输液的需求,显然外周静脉留置无法满足早期早产儿的输液需求,而早期通过UVC输液,待静脉血管条件好转后行PICC置管,为早产儿提供了较好的输液安全保障。

综上所述,UVC联合PICC输注法可以提高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而且能够降低PICC置管静脉炎的发生率,保证患儿血糖稳定,早日达到足量喂养,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早产儿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燕云,麦友刚,赖文玉,等.脐静脉置管在超低或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1):42-43.

[2]代洁.4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置管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4):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