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常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论新常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

郑国君

西林吉林业局生产机电科

摘要:“新常态”下市场的宏观调控要注重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相互关系。国民经济失衡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种:第一是经济滞胀,第二是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要解决矛盾问题就要把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有效结合,通过供需管理政策调节国民经济运行。本文围绕新常态经济的影响展开讨论,对新常态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形态

引言:新常态经济是与GDP导向的旧经济形态与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新的经济形态与经济发展模式。“新常态”下市场的宏观调控要注重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相互关系。协调好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关系是协调宏观调控的短期与长期效应、总量与结构效应的重中之重。当国民经济出现失衡的情况时,宏观调控不仅要实施总需求管理还要强调供给管理。

一、新常态经济是一种内涵更加科学的经济形态

新常态是旧常态经历长期演化到一定阶段后,内在逻辑规律演绎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内涵是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核心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是经济增长动力的机制转换。因此,在发展理念上,要树立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核算方式,以发展代替增长;在发展思维上,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战略上,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思想;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有机联系,拒绝产能过剩和过度消费。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一直持续增长,目前经济发展总量居于世界第二。但是,自然资源损失过大,产能严重过剩,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成本过高,经济风险过大,物价居高不下,这显然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2014年12月,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概括为经济发展“新常态”,并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科学内涵,提出了在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新常态经济是与GDP导向的旧经济形态与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新的经济形态与经济发展模式。新常态经济的发展,需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好有关辩证关系,把握好健康、持续发展的理念。如:处理好与经济旧常态的关系,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中高速的经济增长模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正确引导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得经济发展更加合理

国民经济的各产业部门都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普遍规律之一。包括三方面内容:(1)产业结构合理化,即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所实现的产业之间的协调。涉及产业间各种关系的协调,如各产业间在生产规模上比例关系的协调、产业间关联程度的提高等,还包括产值结构的协调、技术结构的协调、资产结构的协调和中间要素结构的协调。(2)产业结构高度化,即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包括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3)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统一。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结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

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表现为: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经济转向质量效率集约型增长,四是第三产业突飞猛进。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要不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积累智慧资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技术密集型发展道路。同时,还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制造业,促进制造业向产业的中高端延伸;做大做強中国的制造业。经济新常态表明我国经济在增长速度、结构调整、发展动力等方面出现了明显变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入新常态的核心变化。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努力消除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才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三、中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能够储存更大的发展潜能

按照经济发展的生命周期规律,经济发展在逻辑演进过程中,不可能长期以很高的速度运行;它受到很多因素的牵制,存在很多的环境阻抗,而这些风险和阻力呈现出指数增长的态势;还有很多的限制因素,如“木桶理论”的限制。像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目前的经济增长率仅仅为2%~3%。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运用正面激励和倒逼机制,发展高新技术、新能源、新动力、第三产业和创造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科学管理、内涵集约、绿色环保,同样可以实现经济的健康运行。

四、科技创新动力使得经济发展更健康

科学技术具有聚合效应,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吸引力、渗透力和爆发力。它是一种结构型增长动力,能够大大减弱边际成本递增、规模收益递减,资源环境限制、经济活动的风险,区域发展不平等、负的外部性等;提升经济发展的品质和效益,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较为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10%,而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为40%~50%。创新不足、不实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五、市场经济主导使得经济发展品位更高

新常态经济环境下,政府工作的职能应该秉承服务至上的理念,特别是在宏观调控、区域均衡发展、建立和维护社会保障体系、法律法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政府的职能在于把握市场经济运行的方向,避免过度膨胀和萎缩(经济危机)。要加大市场经济的自身发展空间,按照其内在的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如价值规律、市场竞争规律、供求关系规律。形成良好的负反馈网络,及时调整偏差。

六、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持续稳定

陈浩(2012)通过对河南省2010年生态和经济发展的研究表明,2010年各市均为生态赤字,全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新常态经济秉承节约和珍惜利用自然资源的观点、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的生态论理学理念,运用资源环境一体化核算体系;利用“3R”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尽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实现绿色生产和消费。

总之,新常态经济尊重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走内涵式经济发展道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