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1王锐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2哈尔滨市口腔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目的: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4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及早诊断与精心治疗后,患者的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明显好转,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分析:慢性牙周炎的程度与年龄和性别以及牙龈炎症有关,及早的诊断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043-02
慢性牙周炎原名“成人牙周炎”、“慢性成人牙周炎”,是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病变进展通常缓慢,但当患者伴发有全身性疾病或有其他环境因素影响时,病变发展相对快速且具侵袭性[1]。该病成年人高发,但也可发生于有慢性菌斑和牙石沉积的儿童和青少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我院收治4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的为27岁,最大的为65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的为16年。患者均有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牙周袋溢脓,部分牙松动的症状,X线片有不等的牙槽骨吸收。
1.2方法
1.2.1一般治疗给予病人口腔卫生宣教,树立并反复强调菌斑控制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教会患者有效的菌斑控制方法。彻底清除软垢、牙石及病变牙骨质通过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深部刮治术)去除堆积在龈缘和牙周袋内牙根表面的菌斑牙石;除此以外,暴露于牙周袋内牙根表面软化的病变牙骨质及埋伏入牙骨质内残余牙石必须通过根面平整术彻底清除,获得坚硬、清洁和光滑的根面,利于牙周组织重新附着于牙根面,达到新附着[2]。
1.2.2局部药物辅助治疗用3%过氧化氢液+0.9%生理盐水交替进行龈下冲洗,清除牙周袋内残余牙石碎片和肉芽组织,改变袋内厌氧环境、抑制厌氧菌生长,必要时还可加入抗菌药物(如0.12%~0.2%氯己定液、复方碘液等)交替冲洗,以达到清创、止血、杀菌、除臭等目的[3]。牙周袋内置入缓释、控释抗菌药物(如2%米诺环素软膏、25%甲硝唑凝胶和甲硝唑药棒、多西环素凝胶、四环素药线、四环素纤维及氯己定薄片等)以增强药物局部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1.2.3全身药物治疗慢性牙周炎通常对洁治术和刮治术有良好的反应,故一般不需全身用药。但是仍不排除一些重症病例、对局部治疗反应不佳或出现急性伴发症状,需要辅助全身药物治疗,如甲硝唑片、替硝唑片、阿莫西林、罗红霉素、螺旋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1.2.4牙周手术经过基础治疗后,仍有≥5mm的牙周袋,探诊出血仍为阳性,或一些部位的龈下牙石不易彻底清除,可视情况进行牙周手术,术中,在直视下可彻底刮净根面或根分叉处残余牙石及肉芽组织,同时还可修整不正常的牙龈、牙槽骨外形、植骨或截除患根等。
1.2.5建立平衡的牙合关系通过调牙合、夹板及松牙固定等方法使患牙消除牙合创伤、减少松动度并改善咀嚼功能。对予有牙列缺失而余留牙松动的患者,还可利用固定或可摘义齿固定松动牙;对于有错牙合畸形或病理性移位的牙也可通过正畸治疗来重新建立良好的咬牙合关系。
1.2.6拔除无功能或无保留价值的患牙对于Ⅲ度松动或深牙周袋达到根尖部1/3的患牙,建议尽早拔除。
1.2.7维护期支持治疗牙周基础治疗结束后即进入维护治疗阶段,为了预防复发,除了需要依靠患者坚持日常有效的菌斑控制,还需定期复查、复治。复查的间隔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菌斑控制情况来定。
2.结果
经过我院的及早诊断与精心治疗后,患者的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明显好转,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3.讨论
慢性牙周炎病被定义为“由菌斑微生物导致的牙齿支持组织炎症,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的感染性疾病”。可见,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炎发生的始动因子,任何能加重菌斑滞留的因素,如牙石、龈下龋坏、修复体的不良边缘形态、暴露的根分叉、牙列拥挤、牙齿错位、解剖形态异常等,都会成为牙周炎发生的局部促进因素,促使龈下菌斑生物膜中革兰阴性、厌氧生长的牙周可疑致病菌大量生长[4]。目前已知“红色复合物”,即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拟杆菌、齿垢密螺旋体是慢性牙周炎的优势菌,引发并加速了疾病的进展。同时,宿主对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的炎症免疫反应是决定牙周炎发生、发展及病变严重程度等的重因素。因此,宿主如果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而影响自身的防御功能,将会加速牙周组织的破坏。
慢性牙周炎的治疗目标为彻底清除菌斑、牙石等局部病原刺激因素,消除牙龈炎症,阻断牙周软、硬组织破坏,改善异常牙齿松动度,建立良好的咬合功能,争取一定的牙周组织再生,重建牙龈正常生理外形,防止复发,减少失牙数。
此外,环境和行为因素也是慢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吸烟人群中罹患慢性牙周炎的比例和病情严重程度都高于非吸烟人群。牙周炎是多因素疾病,近年来一些对于双生子之间牙周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对牙周炎临床指征的严重程度可能有影响。患者常有“刷牙出血”、“咀嚼后出血”或晨起“唾液中带血”等主诉,一般出血可自动停止,偶有自发出血现象。口臭、口腔异味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牙石和菌斑的大量堆积,引发牙龈炎症和肿胀,局部微生态环境利于牙周厌氧微生物的增殖,口腔内易有异味产生。当患牙由于牙槽骨吸收到一定程度出现松动、移位,或由于牙周炎症引发牙髓、根尖周病变时,易发生上述症状。牙周结缔组织破坏、牙槽骨吸收后常引起附着丧失和牙龈退缩,牙根面暴露后对冷热刺激敏感。牙龈乳头萎缩或牙齿松动移位都会使邻间隙增大,造成食物嵌塞,长期的食物嵌塞,又会加重牙周组织破坏,可能引起患者牙龈疼痛不适感。
【参考文献】
[1]张凯.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的临床观察[J].医药.2015.2:45.
[2]肖燕,蔡向平.慢性牙周炎治疗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4):77-78.
[3]王汉明,王琼.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牙周炎58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7):43-44.
[4]赵建宝.分析牙周维护用于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J].家庭心理医生.2015.1(1):4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