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心理学体系的感知觉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阳明心学心理学体系的感知觉观

曾钟德

(遵义市中医院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本文通过搜集整理王阳明的著作以及心学的相关资料,根据心理学的原理,总结阳明心学的心理学体系感知觉观的理论及思想。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356-01

阳明心学的心理学体系[1]是以心即是理为基础,以知行合一为核心,格物致知为途径,顺其自然为原则,博文约礼为方法,盈科而进为步骤,人本思想为特点。阳明心学的心理学体系的感知觉观以心为生理基础,感知觉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并通过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物属性的反映。

1.阳明心理学感知觉观的生理基础

阳明心学心理学体系的感知觉观以心为生理基础,心理活动是心的机能,这种思想与当时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水平的发展有关,就是在今天的我们也受着传统文化的影响,今天的我们也会爱说心里在想什么。当时的医学认为心是人意识状态的主宰,《黄帝内经》[2]多有陈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者,精神之舍也。”。阳明心学出现的几十年之后李时珍才提出脑为元神之腑。阳明思想中主张认知应随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在传习录[3]中黄以方录篇王阳明曾指出:“良知即是《易》,其为道也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突破意识的历史制约性今天的阳明心学的心理学体系应该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

2.感觉

感觉[4]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通过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物的部分属性的反映。王阳明在传习录对这种观点中也曾有类似的叙述,文中云:“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体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阳明先生认为眼睛看到的颜色不是眼睛的颜色,是作用于眼睛的万事万物的颜色;耳朵听到的声音也不是耳朵发出的声音,而是作用于耳朵的万事万物的声音;鼻子所闻到的气味,不是鼻子发出的气味,而是作用于鼻子的万事万物的气味;口所尝到的味道不是口的味道,而是作用于口的万事万物的味道。阳明先生觉得知识经验对感知觉有一定的影响,传习录徐爱录王阳明说:“知痛,必先知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先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

3.知觉

知觉是指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通过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物的各个部分与属性的整体的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人首先通过感觉器官来反映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如物体的形状、大小、声音、颜色、气味等)的信息,知觉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受到的所有的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后的反映。在知觉过程的整合中形成了一个知觉链,由5个环节组成,第1个环节是外部环境,指外界中作为知觉的源头的客观世界的各种属性、特征、位置与位置分布;第2个环节是中介物,如光、空气、力、热等;第3环节是客观刺激物和感觉器官进行相互作用而出现的过程;第4环节即是神经冲动利用传入神经给脑部传递各种不同外部信息的一个过程;第5的环节是脑部对传入至大脑皮层相对应投射区域的信息进行处理的一个过程。根据在知觉中起到主要作用的神经系统分析器的特性,心理学上便把知觉分为味知觉、前庭知觉、视知觉和嗅知觉等。依据知觉可反映的客观刺激物的特性,把知觉分为位置知觉、时间知觉和平衡知觉等。又根据所反映的客体,把对客观刺激物不准确的反映定义为错觉。知觉所在阳明心学受着意识历史制约性未能认识到这种深度,但阳明心学思想中认知应随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所以秉承着阳明思想的阳明心理学体系的感知观当是认同这种观点的。

4.小结

感觉与知觉为两种既有相同同时又存在着不同的密切联系的心理过程。感觉为形成知觉打下了基础,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与知觉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是人脑对目前客观的刺激物的反映。阳明先生认为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体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阳明先生的主张充分契合了现代心理学感知觉的含义。只有当客观刺激物直接作用到感觉器官,并引起他们的活动,才会产生感觉和知觉,一旦客观刺激物没有直接作用到感觉器官,便会出现目耳鼻口无体、心无体。

感觉与知觉的相同之处是对人脑对当前客观刺激物的反映,不同之处则体现在主观因素的参与、整体与部分、生理机制方面。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生理机制是知觉的基础,产生的过程是在以感觉为基础对物体的不同属性加以综合和诠释,处处表现出人主观因素的参与;感觉则是处在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之间的活动,产生的过程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之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同样客观刺激会引起同样的感觉。在整体与部分方面,感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通过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物的部分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客观刺激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映。在生理机制方面,感觉仅是一个分析器进行活动之结果,而知觉却是多种不同分析器对复杂的客体或客体之间进行了分析并综合的结果,在不同分析器的共同参与下,予反映客体多种属性同时进行整合后才形成知觉,由于已具备的知识与经验给知觉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知觉的过程中,还包括当前的刺激所引起的兴奋和以前相关的知识与经验的暂时神经关联的复原过程。

【参考文献】

[1]曾钟德.阳明心学的心理学体系[J].心理医生,2018,24(5):339-340.

[2]王洪图.内经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44-359.

[3]王阳明.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250.

[4]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