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关系尤桂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肠道菌群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关系尤桂春

尤桂春

剑阁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300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属儿科领域高发疾病类型,对小儿生长发育构成了严重威胁。呼吸道免疫在特性上,属一种黏膜免疫反应,相对独立,而肠道属全身免疫器官,肠道菌群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参与。随着公众对肠道菌群了解程度的加深,获知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诱导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生,明确之间的相关性及机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肠道菌群类型有哪些?

1.1对人体有益的优势菌群

肠道中分布着诸多与人体具互利互生关系的菌体,即为优势菌群。其中以类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专性厌氧菌最为多见,具营养肠道、维护肠道屏障、调节免疫的作用,每个宿主体内,经估算,含有的优势菌群平均有160余种。

1.2具潜在致病性的非优势菌群

于肠道内呈寄居状态的条件致病菌,即可归为非优势菌群,具一定的潜在致病性,包括肠球菌、肠杆菌等兼性需氧菌,在宿主抵抗力明显降低的情况下,或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均可诱导非优势菌群大量长生繁殖,增加诱导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风险。

1.3具高度风险的过路菌

人体在无疾病,各项机能均正常的情况下,通常将未在肠道内长期定植的病原菌,按过路菌定义,此类菌体数量相对呈较小显示,但一旦数量表现为超出正常界值的状况,可诱导疾病发生。

2肠道菌群所具有的正常生理功能是什么?

人们通常将肠道按“第二大脑”定义,而将肠道菌群定为“第二基因组”,所具有的特殊代谢功能人体自身并不具备。肠道菌群可在多种对宿主健康有利的反应中参与,如对膳食纤维分解,促短链脂肪酸产生,维持肠上皮完整,介导免疫反应等,其中免疫防御、合成代谢为现阶段关注焦点。

2.1免疫防御

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在肠道黏膜表面,与宿主产生有效交流,进而对免疫系统建立予以促进,并发挥免疫屏障作用。肠道菌群所具有的免疫防御能力、肠道与宿主共生菌之间的互生互利关系,是共同进化的结果。进一步探讨发现,肠道微生物可对杯状细胞有效分泌黏蛋白产生刺激,由黏蛋白参与构成的肠道黏液层,除可起到润滑效果外,还可对肠蠕动予以促进,避免细菌出现移位,对细菌经肠黏膜上皮,向机体血液循环和其它脏器浸入予以阻止,以为肠道黏液层保持在完整状态提供保障。宿主所具有的免疫细胞在固有的免疫反应环境中,可经多种机制,对外源微生物信号予以识别,对呈过度激活状态的肠道炎性反应产生抑制。

2.2合成代谢

肠道微生态及系列代谢产物除可对人体健康调节外,且在宿主与摄入的膳食之间,就桥梁作用予以发挥。肠道微生物如大肠杆菌等某些条件致病菌及乳杆菌、双歧杆菌等优势菌群,均可在肠道中对多种维生素合成,如维生素B1、B2、B6、B9、维生素K等。人群肠道微生物,通常可按拟杆菌属、普氏菌属、瘤胃球菌属划分。其中拟杆菌群在对碳水化合物分解方面较为擅长;普氏杆菌善于对肠道黏液分解,而瘤胃球菌可有效对糖类吸收予以促进。肠道中分布的多种特异微生物,经研究示,均可在远端小肠对呈未消化状态的碳水化合物发酵中发挥作用,促丁酸、短链脂肪酸酯等产生,进而在脂肪合成、糖代谢、肝脏能量代谢等机体正常生理过程中参与。另外,肠道微生物还可在对人体功能具重要作用的小分子物质代谢中参与,如苯甲苯衍生物,具有效解毒外源性物质能力、胆碱,具调节葡萄糖和脂质稳态能力等。

3肠道菌群与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

3.1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研究示,病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新生儿,病原体多为细菌,占比高达90%以上,进一步统计示,其中50%-70%为革兰阴性杆菌,而胃肠道属其最为常见的定植场所。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机体免疫功能居较低水平,消化功能、肠道菌群建立均欠完善。同时,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可促使肠道菌群生理性平衡丧失,进而明显增加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罹患风险。对原因展开分析,与胃管留置易造成胃肠括约肌功能损伤,及对咽部反射可能构成刺激相关,进而引发细菌移位及胃内容物反流,使呼吸道感染风险明显增加。故对肠道微生态平衡予以维持,避免细菌出现移位,是重要的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预防的措施。

3.2喘息性支气管炎

近年来,受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儿童哮喘率明显上升,在婴幼儿阶段病发喘息性支气管炎,是诱导该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故降低婴幼儿阶段喘息性疾病,除可对患儿所具有的气道痉挛症状予以缓解外,还可使儿童哮喘风险显著降低。哮喘具较为复杂的病因和病机,除被广泛知晓的Th1/Th2细胞失衡外,经研究示,在哮喘等系列过敏性疾病中,CD3+CD8-IL-17+细胞所起作用也较为显著,此细胞可通过对IL-17分泌,来对多种趋化因子和前炎性因子诱导,具明显的促炎性反应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还可对T细胞进行有效调节,进而发挥对CD3+CD8-IL-17+细胞的间接调控,故若肠道菌群异常,表现为紊乱状况,即会使机体免疫反应受到影响,使炎性反应加剧。

3.3呼吸道变应性疾病

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属典型炎症免疫调节异常疾病,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如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等。研究示,抗生素应用、母乳喂养、生活起居环境等,均为对呼吸道变应性疾病造成影响的因素。有报道指出,过敏体质患儿,在分析其肠道菌群时发现,需氧菌占较高比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而厌氧菌比例较少,如拟杆菌、乳酸杆菌等,表明过敏与患儿肠道菌群失调之间可能具相关性。

4结语

以往报道显示,机体肠道菌群发生紊乱,与糖尿病、肝硬化、肥胖等疾病存在密切关联,以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为主要表现,厚壁菌门、变形杆菌门相对增多,拟杆菌门相对减少,但有关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外均建议,重视在婴儿期,对适量的益生菌进行补充,利于维生素、微量元素在肠道的吸收,进而可发挥对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作用,但具体开展方式及成效,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对肠道菌群进行优化,来对儿童呼吸道系统疾病进行防治,可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以全面保障小儿身心健康,在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的同时,推动社会整体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