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
摘要:众所周知,语文这门学科,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养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到了高三年级,时间紧,任务重,语文教学更不能成高考的“牺牲品”,让学生们为了应付高考而进行语文学习,这样也就丧失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因此,搞好高三语文教学,让学生既积极主动地掌握了知识,又轻松快乐地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师;学生;体会
在从事语文教学的生涯中,笔者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能减少对高三学生的语文训练负担,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从而将其巧妙地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通过多年的探索,笔者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二字,我们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单纯地认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引导”,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考试能力和竞技水平呢?如何让学生轻松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呢?在此,笔者浅要论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一、永远不能对学生加负
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高三都是非常时期。然而在高三非常时期中,教师、家长、学生都觉得进行大量、高难度的训练是正常的。因为通过这些训练,我们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的一举多得。所以,只要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错误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是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的,笔者认为这是在给师生加负,是一个败笔。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首先,学生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并且提升考试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在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由此可见,目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能是采取应付的态度,最终搞得师生都身心疲惫。也正因为学生把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备考、考试中,在一定程度上就缺乏了必要的消化吸收知识,因此效益很差,也会使学生缺乏成就感。那么,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也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而这也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
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尽最大限度地让高三学生具有成就感
有不少高三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缺乏成就感,这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并做出抉择。
我们想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双基”太差;其实,从本质上看,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结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所以,笔者认为正确的做法之一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成效。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的做法之二是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在考场上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教师要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理念
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的做法;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然而,在目前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三大禁忌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的:即大量的讲述;大量的训练;对学生大量不断地否定;这三大禁忌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本末倒置,取消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1.“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2.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3.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笔者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方面:(1)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2)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想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想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同时,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实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
同时,教师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做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才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产生解决的欲望——这样,高三语文教学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而言之,我们要想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从而真正地搞好高三语文学习。
作者单位:内蒙古牙克石市第一中学
邮政编码:02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