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训练的控制问题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1

关于运动训练的控制问题的思考

刘江

刘江(虎林市业余体校黑龙江虎林158400)

运动训练的控制是通过科举的监控手段,获得反馈信息,及时改进训练,使其不断按照实现预定目标运作的控制过程。这一过程实质是运动训练的理论和现代系统科举的控制论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应用。过去的运动训练监控比较重视一次训练课或一个项目的训练监控,现代运动训练十分重视运动员生涯的监控和近期训练过程监控。

1.运动训练控制的理论基础

运动训练控制基础是现代系统科学的控制论。控制论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掌舵术”。控制的基本原理的创立者是美国教育家维纳。他在《行为,目的和目的论》中指出,控制论的思想是“若干机器的行为和生命机体的若干反映都和一个连续不断的来自目标的反馈,以改变和指导行为客体的过程有关。”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可以看作需要负反馈行为。维纳提出的控制论的核心是反馈理论。他认为通过反馈所实现的有目的活动就是“控制”。反馈是指从系统输出到系统输入的反送,并对系统的再输出发生的影响过程。反馈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是输入信息影响系统输出的结果,增大了受控制的实际值和期望值的偏差,使系统情况去调查未来行为。运动训练的控制就是要通过正负反馈、调查和控制运动员机体内环境不断由失稳转向稳态,如此循环往复提高运动成绩的过程。

2.运动训练的控制过程

运动训练的控制工程,实质就是一个竞技运动处方的过程,它于健身运动处方有本质的区别。竞技运动处方追求锦标;健身运动处方追求健康。竞技运动处方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完成预定的训练指标,二是实现训练过程的理想化。运用控制论的反馈原理监控运动训练过程的程序如下:

2.1状态诊断。状态诊断,是通过测定运动员有关身体机能,预定素质和身体健康状况的数据等,为设定近期和长期的训练目的和计划提供依据。

2.2设定目标。首先,根据测定的有关数据、现有的资源,社会能够提供的保障以及运动员抗环境干扰的能力,设定一切可能的训练目标,为制定训练计划而明确方向。系统创造人贝塔朗兹在《一般系统论》中指出:“目标的预见决定系统的行为。”目前,人们一般为设定目标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对运动员来说,主动目标与被动目标的统一是提高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运动员自我积极主动设定的训练目标一但与教练员或组织确定目标趋向一致后,他们就会产生较大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3.制定计划

3.1依据状态诊断和训练目标,制定符合运动员个体或群体的训练计划,竞技处方的训练计划要有针对性和可调控性。

3.2根据训练目标确定各项目和每次课的训练任务。确定训练任务一定要做到区分对待,不同的训练个体在训练要求上是有区别的。

3.3确定训练内容和选择训练方法,也应当根据训练目标和训练任务,针对运动员的个体要求,以及将来要培养的规格去筛选,组合训练内容。所以,人们常谈到的打好“基础”,与掌握好运动的“三基”,对待不同的训练个体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也就是说,定什么样的“标”,就是应该建什么样的“基”。这也是心理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4.反馈调整

4.1控制正反馈是实现训练目标的前提,在运动训练的开始,由于定量负荷和环境因素的作用(输入信息),运动员身体环境产生于外部行为都产生了“涨落”。其中,一种表现是机体内环境产生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失稳;另一种是运动员外部行为(完成动作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这种处使机体内外环境发生“涨落”的结果有两种转化的可能,一种是适度的“涨落”可产生实现目标“诱因”;一种是过渡的正反馈就是要实现者,抑郁后者。因此,合理地安排每次训练课的运动负荷,积极两种环境因素干扰就是控制正反馈,它是实现训练目标的前提。

4.2调解负反馈是实现训练目标的有效措施。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定量负荷和环境因素作用于人体所产生“涨落”的变化是绝对的。实践证明,这种“涨落”过大就会有风险。但是,运动训练若没有负荷刺激机体产生“涨落”,那么,就没有训练的效果。运动训练的反馈就是要根据运动负荷等因素作用人体产生的“涨落”信息,去调整下一次的输入机体的信息,以求机体积极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促进机体的“涨落”的失稳转向稳态,以求训练效果与预定目标保持一致性。

总之,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训练不可能在所有的项目上都能创新,只能在局部项目上居于前列,因此,要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在训练的矛盾运动中解决实际问题,把握控制论的“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指导训练,建立必要的训练模式,听取专家诊断及评论意见,结合运动员的训练反馈,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不断增加负反馈输入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