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我是这样教《阿长与〈山海经〉》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自主探究——我是这样教《阿长与〈山海经〉》的

李健

李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棠阴中学277300

摘要:通过研读重点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充分体悟作者鲁迅的精神世界。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如何上好语文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自主目标问题意识

鲁迅作品中所蕴涵的精神意义极为深刻,从普通平凡的人事中,发现和体悟那种“一切的永久的悲哀”,是其作品的一大特点。《阿长与〈山海经〉》就有如此的情感。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自主学习这篇文章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我采用了品读赏析的方式。

第一课时主要安排学生自学。语文学习,学生应该养成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我根据教材的难易度、教学的重点,巧设预习疑问:在这篇回忆性散文精品中,作者以深情的语言,记叙了自己幼年与长妈妈之间的故事,细细品味,能否感受到作者的深情?在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之前,需20分钟的认真精读。读课文的过程中,疏通生字词,进行圈点勾画,尝试画出文中的关键性语句。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可以自己制定预习目标,而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预习课文,并形成自学能力,又可以推进课内教学顺利进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标。

第二课时巧妙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上课开始,先引导学生回忆鲁迅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阿长”这个人物曾经在哪篇文章里出现过?一个学生说,在以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她给鲁迅讲过美女蛇的故事,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我笑着赞许,并告诉学生,在鲁迅一生中,阿长——即长妈妈,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而阿长在鲁迅的心中又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这节课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是怎样描述的。如此设计导入,是为了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随后提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及学习内容:1.读课文,感受长妈妈的性格特征,并能举例说明;2.学会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3.领会文中富有感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后,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带着“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快速地阅读全文。这一个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整个过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结果。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这个主体,特别是探究阿长这个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生的答案即便是不太确切、语言不太简练,老师也不要急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因为学生对文章的反映本来就是多元的,要让学生得以体验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就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之中,处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之中。

整体感知课文后,再抓住重点语句来研究和赏析。阿长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那么作者对她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找出表示“我”对阿长感情的词句:讨厌——敬意——憎恶——敬意。学生标出相关的语句分析感悟,可知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是描写“我”如何讨厌憎恶长妈妈的,但在这些充满贬义色彩的词句中还能体会到“我”对阿长什么样的感情呢?这个问题的探究是有一定深度的。这篇文章有双重眼光,一是儿时的眼光,二是写作时的眼光。后一种眼光是含蓄的,需要学生从文字背后认识阿长,体会写作时鲁迅对阿长的感情。这一过程以求在交流中产生碰撞,以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此处,要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思考。这样做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地投入学习,去和作品及作者认真“对话”,自己去体验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然后再进行合作探究,这样才有实效,不使讨论流于形式。将探究体验的空间完全给学生,即便是沉默,也是金。

最后,引导学生更宏观地整体把握作品,强化问题意识。最值得怀念的事情是阿长买《山海经》,从此“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山海经》是一本什么书呢?这里给学生观赏一下有关《山海经》的图片,其中刑天的神话人物和帝江神鸟的形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可以理解当时鲁迅为何如此渴慕这本书。接下来思考: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很快学生就有了答案:“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但过了没多久,阿长买来了《山海经》,“我”又有什么反应?(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怎样理解“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由此看出,阿长对孩子倾注了一片心血。

通过研读重点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让学生充分体悟作者鲁迅的精神世界,体验作者对儿时保姆的那份感激怀念之情。同时,可领略鲁迅在回忆性散文中的写作风格: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此可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进一步了解鲁迅的精神世界。

其实,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需求具有其相应的灵活性,我们的课堂应该努力实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作为年轻教师,初出茅庐,在教学上还有待进一步总结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