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模式下养老建筑的康复空间设计研究陈俊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4
/ 2

医养模式下养老建筑的康复空间设计研究陈俊源

陈俊源

身份证号码:44152219840502XXXX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将养老和医疗、康复等联系在一起,为需要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本文对医养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养护建筑的康复空间设计,为养老建筑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医养模式养老建筑康复空间设计

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造成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老人数量成迅猛增长趋势,养老问题成为当前社会焦点之一。在很多家庭都是两个独生子女要赡养两个老人,子女又要工作,很多老人都去养老机构。传统的养老机构仅是针对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提供食宿的功能,对那些失去生活能力或半失去生活能力的老人进行养老和康复的机构则非常少,这些老人只有在家带病养老,或者去医院进行长期康复治疗。为解决这一矛盾,要建立医养模式的养老机构,老年人既能养老又可以进行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就需要对传统养老建筑进行改造或设计新型的养老机构,建立康复空间的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颐养天年的场所。

1、传统养老建筑与“医养结合”模式下新型养老建筑的发展趋势

传统养老建筑设计理念落后,仅能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条件,而对医疗、康复训练等需求则是一片空白。有些医疗机构为老人医疗、康复提供一定的场所,但他们的床位还是有限,不能满足现有老人的需求。同时,传统养老机构,基本没有医疗资质,养老与医疗难以建立直接的关系,二者是分割开来的。因此,相对独立的养老体系和医疗体系难以满足我国老人养老需求。在我国的传统的养老建筑中缺乏专业的医疗护理空间。这与我国老年护理机构中缺乏专业的治疗师、机构服务项目不健全有很大关系,许多康复都是在医院,而传统养老建筑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面对这一社会焦点问题,我们探索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建立新的模式,就需要对传统养老建筑进行改造,根据老人的养老需要,建立集养老、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立体空间。进行新型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建筑的改造,使其更为贴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方便老年人的生活,从而为建筑注入更多的活力与朝气,给与老年人幸福感与获得感。养老设施是影响养老空间设计的重要因子,养老设施的存在也是“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区别于传统养老院的特征性元素。但是“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并不是传统养老建筑、康复空间与养老设施的简单叠加,也不是随意、不加考虑的生搬硬套,而是通盘考虑整个养老的大环境的前提下,针对当地具体的养老形势的地区性特征而做出的科学、完备的决策,因此,“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是养老大环境与地区性特征的有机结合。

2、“医养结合”模式新型建筑设计的地域性

“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是当前时期所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因而缺乏必要的设计的经验,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分布广阔,每个地方的养老问题既有共性的问题,又不乏个性的问题。共性的问题可以借鉴别国实践的经验。而个性的问题需要我们逐步摸索,逐个击破。养老建筑的地域化设计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方面有着重大作用,养老建筑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场所,而符合其审美的地域性风格的建筑则能够唤醒老人年轻时的记忆,为老人内心的年轻化提供了外在的驱动力。养老空间与设施的地域化势在必行,我国地域辽阔,人文环境、气候温度、生活习惯、社会风俗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在设计时需要从整体出发,通过充分的调研,听取征询老年人的意见与建议,依据不同老年人的行为模式与内在需求,通过设计后的空间能够更便于老年人的使用,降低老人的适应成本,减轻其对养老建筑的排斥心理。

3、“医养结合”新模式下设计策略

我们在“医养结合”模式下的新型养老建筑改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解决在养老大环境下的共性问题:养老空间、康复空间的设计问题,也要格外注重解决新型养老建筑与地域性更相融合时产生的个性问题,比如应该充分调研当地老人的组成情况,以此作为康复与护理空间的设置比例,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尽力收集当地民意,征询老年人的需求。改变建筑设计改造的冰冷形象,而赋予其人性般的温暖感觉。

(1)康复空间设计的注意点。新模式下的养老建筑的康复空间包括室内康复与室外康复空间。它们虽然分为两部分但是相辅相成。室内康复空间设计包括康复空间具有医疗救护与护理照看双重功能,与此同时药物与康复护理等一系列组合拳,使老人的康复有了更强力的保证。我们在使用一些普通药物之余,辅以调节新的治疗方法。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集中诊断,并依据诊断情况给予老人正确的调节疗法,例如艺术疗法、自我疗法、环境刺激恢复法、作业疗法等,把老人从苦痛的“深渊”中解救出来,激发其对生活的渴望与活力。

而室外康复空间的设计也不容忽视,因为老年人颇为向往室外空间与活动,因而我们必须适当地给老年人设计一些停驻、休息空间,给室内和室外空间创造紧密的联系。利用合理的设计手法带给老年人感官上充分的刺激,不仅激发了老年人的潜在活力,给老年生活带来许多趣味。因此,我们在室外设计时尽量创造一些让老人与绿色植物等充满生机的事物接触的机会,我们尝试在室外设施中设计一些绿色生机景观使老年人感知生命的活力,并在一些位置放置一些带有年代感的装饰、器物,来引发美好的回忆。同时增添新的展示空间,在展示空间中适当加大标识牌的图案、文字,提高背景与文字的色彩对比度,使其更容易辨认。

(2)“医养”新模式下养老建筑的功能配置与流线关系。

“医养结合”新模式下的养老建筑其功能主要分为“医疗”与“养护”两个方面,再加上辅助用房,由于居住功能与公共活动功能的制约,康复理疗空间、医疗诊治空间、管理办公空间与配套设施,各种空间间的运行规律、服务对象、人群使用频率,以上这些都影响着养老建筑的功能布局与其内外空间流线的改造设计,因此,我们在功能设计时既要考虑他们之间相互依存制约,又要同时注意与外部空间的有效衔接。

在进行“医养结合”新模式下的养老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时,我们不仅要思考建筑内的大体流线,也要对建筑的外部的流线进行设计。其中居住空间是养老建筑内部最基本、最广泛的属性功能,它的存在有力地组织了医疗康复空间、公共活动空间与后勤服务空间,它基本只服务于内部老人,因此,要充分保证老年人居室的私密安全性;与之相对的是公共活动空间,因为其与居住空间、医养空间联系密切,因而要考虑内外的衔接处理;医护康复空间还应注意与城市道路的有机结合。养建筑的辅助空间包括后勤、管理药物与杂物的专用通道,应避免与常规流线产生影响。

4、结语

我国社会的发展特点造成老龄化问题非常突出,进行“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设计,要既能满足老人的基本养老要求,有综合医疗、康复等其他功能,为养老服务提供综合康复空间,为老人养老提供高质量的居住空间和完善康复训练场所,为我国养老事业提供新的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金莹,吴伟.“医养结合”新模式下既有建筑改造成养老建筑的设计策略初探[J].四川建材,2018(06)

[2]刘继鑫.医养结合导向下长春市社区养老建筑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长春,2018.06

[3]吴农,舒莹,张鹏.市区型与郊区型机构养老建筑设施的异同[J].新建筑.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