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陈廷强

(安徽省濉溪县医院心内科)

【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各43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直接PCI治疗方式、对照组采取延迟PCI治疗方式。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指标、左房内径(LAd)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指标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延迟PCI治疗,且复发率更低。

【关键词】直接;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3-0359-02

急性心肌梗死(即AMI)好发于老年患者的危重疾病,主要治疗原则为减小梗死心肌面积,对即将濒死心机细胞进行挽救,起到心脏功能及早康复作用[1]。该疾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斑块破损,血小板激活后聚积进而引起血管封闭。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差,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将闭塞血管有效扩张,促进心肌供血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2-3]。对心肌梗死患者使用药物溶栓治疗无效后,通常采取延迟PCI介入术或是直接PCI介入术。此次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不同介入术方式进行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经心电图、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均符合AMI临床诊断标准。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5-76岁、平均龄(57.36±5.85)岁;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6-78岁、平均龄(60.47±4.69)岁。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予以比较,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标准:将存在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血液系统类疾病以及消化道出血、其他重要脏器疾病、半年内发生过脑卒中、出现过心源性休克、既往出现过心肌梗死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4]。

1.2方法

两组患者都先采取抗心肌缺血的一般药物方式治疗,所用药物类型主要有:他汀类的降脂药、血管紧张素肽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钙通道阻滞剂等。观察组患者于心肌梗死后的24h之内,在接收入院后及时给予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使用剂量300mg、氯吡格雷片使用剂量600mg,再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照组患者于心肌梗死后超过24h后,于入院后5-7d择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于PCI术后两组患者均继续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连续使用3个月,将阿司匹林剂量减小为100mg/日,服用周期在半年以上。对患者进行随访半年,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指标、左房内径(LAd)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指标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版本是SPSS19.0,量以()表示,经t检验,定性以(n,%)表示,经X2检验,P<0.05代表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指标、左房内径(LAd)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指标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佳,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多发于老年群体,该类患者除了心肌梗死疾病外,大多还合并存在其他基础性疾病,机体功能也趋于衰退,病情十分复杂,治疗难度更高[5]。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在于连续的、完全的、及早的对静脉区域的血流开放,采取对血运重新搭建的方式对濒死心肌进行挽救,减少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效果,对心肌梗死面积起到良好的延缓和限制作用[6]。

介入治疗在当前临床中被广泛推广运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将介入治疗作为首要选择的临床治疗手段,介入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介入治疗的时机的密切关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方式可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起到良好效果,使再次闭塞率降低,有利于冠脉畅通几率加大[7]。此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早的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加快梗死区域的血流灌注恢复正常,对濒临死亡的心肌细胞进行挽救,减小心肌梗死的面积,对左心室功能重构起到延伸作用,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以避免心肌梗死的再次复发,同时降低心血管类不良事件出现。针对已经错过了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最佳治疗时期的患者,心肌梗死后超过24h以后,仍有一定的必要进行延迟PCI治疗,将冠状动脉血流进行恢复,对其中已经受损但仍处于存活状态的心肌细胞进行挽救,冠状动脉的侧支供血系统使梗死心肌恢复,使心肌稳定性加强,血运转功能恢复后促进梗死区域凋零细胞吸收,使患者心功能渐渐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操作中,采取直接PCI,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在患者发病24h内进行直接PCI治疗,若已经超过24h也十分有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延迟PCI治疗。

参考文献

[1]林佩璜.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梗患者脑利钠肽、醛固酮水平和近期预后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24(02):182-185.

[2]王修卫,韩增雷,曹庆博.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及延迟PCI对左室重构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05):575-578+581.

[3]沈卫峰,张奇,张瑞岩.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析[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5,42(04):217-219.

[4]韩晓霞,刘秀红,周萍,但国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血栓抽吸术后直接与延迟支架置入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07):643-645+648.

[5]王治乾,李远,肖文良.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PCI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06):587-590.

[6]付艳华,索冬卫,彭芳.延迟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患者预后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33):4479-4480+4484.

[7]王春艳.急诊PCI介入时间延迟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延迟因素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8,28(04):3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