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执法的完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1
/ 2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执法的完善

刘志辉

唐山市环境保护局滦县分局河北省唐山市063700

摘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两部分。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应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并通过制定环保规划,制定法律体系加强环保综合管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发动群众力量几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执法;完善

前言

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三方面能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保护好人类的生存环境,如:空气、河流、森林、土地等自然环境与资源,使人类的子孙后代能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更好的环境可以享受。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当前如何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需要我们重点研究的问题。

1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介绍

1.1环境保护概念

环境保护中的“环境”指的是能够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各类天然或者人工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环境保护具体指人们为了防止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使环境受到最低程度的破坏,从而更加适合人类的居住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展规律。环境保护分为管理与治理两个部分,也就是在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防止环境受到污染;在生产过程产生环境污染,然后做好后期的综合治理工作。

1.2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几方面的互相适应,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下,经济的增长速度较快、同时质量高,城市的风景美丽,生态环境的状况良好。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社会的治安与秩序优良,能够抵御较强的自然灾害等。因此可持续发展决定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地位。

1.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能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支撑,同时也是生命系统的延续,在自然界中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实现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可持续发展中,是将环境保护视为其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展现可持续发展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当前,各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环境资源的大力支持。在传统的发展理念下,环境在不断衰退,各种资源的数量逐渐减少,使人们能够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在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下,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协调性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对可持续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通过环境保护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因为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生活方式上不仅追求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消费,人们更加重视舒适舒适、安全的自然生存环境,并将改善环境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

2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的思考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是否落实,关系到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是否落地,对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具有基础性作用。

2.1系统谋划顶层设计

一是妥善处理贯彻中央精神与结合地方实际的关系。维护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地方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有机衔接。二是妥善处理系统改革与聚焦重点的关系。突出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这一重点,突出执法办案定位,剥离与执法不相关的职能,加大整合力度,精简执法队伍数量。三是妥善处理锐意改革与科学论证的关系。充分论证整合执法职责和队伍的必要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确保改革思路清晰、方向明确。

2.2统筹推进重点任务

一是优化综合执法职责整合范围。有统有分,减少“九龙治水”问题。在“统”方面,整合较为分散的生态保护执法职责;在“分”方面,充分发挥交通、农业、城市管理等其他综合执法队伍的作用。二是规范设置各层级执法队伍机构、职责。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协调,规范设立各级执法机构及其内设机构,明确省、市、县三级执法队伍的事权划分方案,市、县两级执法队伍要避免职责交叉,严格控制多层重复执法。三是合理划转执法队伍和人员。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适当划转人员。合理确定划转方式和范围,确保职责与人员相匹配。

2.3及时制定配套措施

一是完善法制体系。建构适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由中央统一规范综合执法队伍身份编制,确保综合执法有法可依。二是完善制度保障。搭建解决重大环保问题的协调沟通平台,完善形式上的统一监管职能,制定发布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确保条块结合、各负其责、顺畅高效。三是规范执法行为。健全规范执法、监督问责相关制度,清理规范执法事项和程序,创新执法方式,减少执法扰民,确保执法科学性、合理性、程序性。

2.4强化执法队伍素质建设

环境保护执法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才能不断胜任新的执法工作挑战。在执法队伍人员准入上,可以适当提高门槛,对其学历、专业、资质水平等提出相应要求。在执法队伍人员升迁上,可以设定法律职业资格的优先条件,督促执法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针对一些基层一线环境执法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的现状,应当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对执法人员进行岗前、岗上、系统内外、定期与不定期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环境法律法规、执法工作程序、常规与突发事件处理等,还应对其进行职业道德与操守方面的专门教育,从各方面确保执法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对于环境执法人员的工作考核更应严格把控,避免流于形式,减少直至杜绝执法人员出现不称职、违纪、违法、犯罪等行为。

2.5激发全民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执法的顺利开展,不能脱离公众参与。为了使社会公众都能积极参与到环境执法体制改革进程中,环保部门及其他政府部门应当做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为环境执法的改革创造舆论氛围,调动全民环保意识。在环境保护执法过程中,应当确保公众事前、事中、事后参与权。通过引导教育公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促使政府人员正确行驶职权,让权力在公众监督之下运行,形成良好的执法氛围。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对地方领导形成有力监督,有效避免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环境的“GDP至上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等错误倾向。通过开展环境保护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激发社会公众环保意识,能够增进公众对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支持,使公民自发、自觉地保护环境,保障环境执法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最终,使全体公民将保护环境的理念固化于道德意识层面。

结束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我国应当继续深入推进环境执法体制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运用法治思维不断克服改革中出现的难题,探索相关配套制度,完善立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环境执法队伍,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使其从从法律强制向道德自觉演变。

参考文献:

[1]周珂,王利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陈海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环境法思考.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2):65-75.

[3]马莉.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8(22):197-199.

[4]赵洪彬.新形势下提高环境监察执法能力的途径分析.科技风.2014(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