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农垦太湖疗养院214221)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291-02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结合患者病情,细心做好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期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卫生保健宣教。结果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规律性药物治疗及科学的人性化护理,可使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恢复健康,痊愈出院。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uterinebleeding,DUB)简称功血,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系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其与全身及内外生殖器本身的各种器质性病变无关。常表现为月经周期长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功血可分为无排卵型功血(anovulatorydysfunctionaluterinebleeding,anovulatoryDUB)和有排卵型功血(ovulatorydysfunctionaluterinebleeding,ovulatoryDUB)两类,约85%的病人属于无排卵型功血。功血病人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间的任何年龄,约50%的病人发生于绝经前期,30%发生于育龄期,20%发生于青春期。
一、临床表现
(一)无排卵型功血
常见的症状是不规则子宫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多为停经数周或数月后大量出血,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不易自止。也有表现为长时间少量出血,淋漓不断。少数表现为类似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但量较多。出血期不伴有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出血多或时间长者可伴贫血。
(二)有排卵型功血
1.黄体功能不足者表现为月经前期少量阴道流血,称“经前淋漓”现象。病人的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有时月经周期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因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故不孕或早孕期流产发生率高。
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经期可长达9~10天,出血量多少不一。也有表现为月经后持续少量出血的“经后淋漓”现象。
二、护理诊断
疲乏:与子宫异常出血导致的继发性贫血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与子宫不规则出血、出血量多导致严重贫血,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三、护理目标
1.病人接受处理方案后,出血及相关症状明显减轻。
2.病人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
四、护理措施
(一)补充营养
指导病人加强营养,改善其全身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可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等。行经期妇女,每天约从食物中吸收铁0.7~2.0mg,经量多者应额外补充铁。向病人推荐含铁较多的食物如猪肝、豆角、蛋黄、胡萝卜、葡萄干等。按照病人的饮食习惯,为病人制订适合于个人的饮食计划,保证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
(二)维持正常血容量
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出入量,嘱病人保留出血期间使用的会阴垫及内裤,以便准确估计出血量。出血量较多者,督促其卧床休息,以减轻盆腔充血状态。指导病人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活动,提供满意的生活护理。必要时及时做好刮宫术前准备,配合医生完成手术过程。贫血严重者,遵医嘱做好配血、输血、止血措施,正确执行治疗方案以维持病人正常血容量。
(三)预防感染
严密观察与感染有关的征象,如体温、脉搏、子宫体压痛等情况,监测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同时做好会阴部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如有感染征象,及时与医师联系并遵医嘱进行抗生素治疗。
(四)遵医嘱正确使用性激素
1.按时按量服用性激素,保持药物在血中的稳定浓度,不得随意停服和漏服。
2.必须遵医嘱按规定在血止后才能开始药物减量,通常每3天减量一次,每次减量不得超过原剂量的1/3,直至维持量。
3.维持量持续时间,通常按停药后发生撤退性出血的时间,与病人上一次行经时间相应考虑。
4.指导病人在治疗期间,如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五)加强心理支持
1.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感受,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了解病人的疑虑,使用护理技巧稳定其情绪。
2.向病人解释病情并提供相关信息,帮助病人澄清问题,解除思想顾虑,摆脱焦虑。也可交替使用放松技术,如看电视、听广播、看书等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使其配合治疗,建立信心。
(六)健康教育
1.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态,增强机体适应能力。
2.指导病人配合遵守预定的“诊刮”日期。
3.治疗无效时,应再次鉴别有无器质性病变。必要时采用中医中药配合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结果评价
1.住院期间,病人未发生感染,表现为体温正常,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2.出院时,病人能自理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湾:华杏出版社,1998:5.
[2]张指令,张志玲,唐华芝,等.舒适护理模式在疗养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2,16(4):187.
[3]林金芳.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4):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