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地产(珠海)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质量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各有关主体责任不清,现场管理中材料、技术监管不严,更存在二次承包或者三次承包,使得不具有施工资质的单位进入工程,给工程质量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更有监理工程师吃请,质量管理不严格,增加了工程质量风险。这些问题的规避,有待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更有待于监督机制的完善,也有赖于行业的整体整顿。
关键词:建筑质量管理;管理问题;规避措施
前言:现阶段我国建筑质量管理涉及到了管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承包企业、监理单位、项目经理人、施工人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管理系统。这就决定了宏微观管理必须两手都要硬,然而因为各种原因,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推出具体举措的前置工作。
一、现阶段建筑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传播能力提升,社会事件披露程度加深,越来越多不良建筑信息涌现,形成了强烈的负面影响,建筑质量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建筑质量管理问题并非只和施工企业有关,项目审批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才会导致建筑质量问题扩大化。现就以下四个主体存在的问题予以讨论。
1.管理机构:主要是项目审批方面,存在耗时长审批难等问题,往往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导致项目下来之后,建设单位匆忙招标,给口碑不佳资质不足的施工企业中标机会。即管理机构因为工作效率低下,间接地给建筑质量带来影响。这方面属于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另外,工程质量审计效率低下,不能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导致一些质量低劣的工程投产[1]。
2.建设单位:主要在招标环节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建设单位虚假招标,或者因为没有很好的招标工作组对投标进行审核,导致不符合标准的施工企业中标。当然,往往也存在几个投标企业围标的情况,总而言之建设单位对建筑质量产生影响的最重要一环就是招投标环节。这方面属于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招投标问题。
3.施工企业:其和建筑质量有着直接关联,比如其对材料、技术、施工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另外,其在投标方面的报价也对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为为了确保在报价范围内完成工程,有的施工单位会以此充好,直接降低了建筑质量,给建筑使用单位或者居住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这其中的主要责任人是施工企业决策层和具体项目经理。这方面也属于企业现场管理方面,主要涉及到了材料、技术管理以及具体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
4.监理单位:主要是监理市场的管理松散,这些为具体工程提供监理服务的企业,其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之下,会允许监理人员兼职,或者雇佣一些并没有真正资质的监理人员作为监理人出现在工程中。因为这些人员监理经验不足,导致工程施工中不能及时发现质量问题。这方面属于市场管理和行业操作问题[2]。
所以,笔者认为建筑质量管理存在宏微观两个层次管理,需要相关机关单位(审批单位、审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一同配合,形成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以上问题,提高建筑质量,确保使用者或者居住者的安全,实现项目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提高建筑质量管理水平的措施
1.建立健全制度
这里所谓制度指的和建筑质量相关每一主体内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要保证审批单位、审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自拥有完善制度,能够实现高效审批、高效审计、合理招标、科学现场管理以及严密质量监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和建筑质量有关各主体的紧密联系,确保其工作在具体的监控之下。其中关于建筑工程行政审批的改革工作正在进行中,笔者认为对机关单位要明确责任,建立第一责任人制度,提升其质量意识是非常关键的。而对于审计单位来说,必须要丰富其审计手段,提升其审计能力,能够利用现代软件比如BIM技术软件,对建筑工程规模、技术、人力匹配等予以审计,挖掘更多证据,确保审计单位具有的监督作用发挥出来。
2.实现信息交换
因为建筑质量管理关乎到了不同主体,所以有必要在新如今的信息时代之下,形成主体间的信息交换,这样便可以围绕质量形成全程管理,而不是传统的各个环节彼此割裂造成的管理无序,而且信息化管理,可以将更多的社会力量融入,使得建筑工程获得更全面的监督。例如,普通民众获得某建筑质量不良信息之后,该项目销售下滑,这种市场反馈必然提升施工企业质量意识。
3.实现市场法治
所谓的市场法治,即在制定详细行业法律法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市场的资源整合作用,使得行业能够得到规范和整顿。比如要对审批单位实行行政改革,提高审批效率缩短项目等待期,给施工企业留下足够的缓冲时间;对建设单位对外招标予以积极协调管理,发挥招投标监管作用,确保有实力有资质企业中标,对违规招投标予以大力惩治;制定工程施工规范以及技术标准,明确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确保其改变传统工程管理模式,以质量为核心打造企业口碑;对监理单位进行梳理,优胜劣汰,纠正监理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对监理工程师进行严格考核,杜绝假证伪证,提高行业门槛。另外市场法治要和行业自治结合,要充分利用监理协会、建筑材料联合会、建筑技术协会等组织来对行业予以规范,逐渐压缩不良企业发展空间,给合法经营注重口碑的企业更好的资源,使其主导市场,最终打造整个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环境[3]。
4.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对比审批单位、审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来说,施工单位对质量拥有直接影响,比如材料使用、技术运用、现场监控等无一不影响着建筑质量。所以,笔者认为要从管理架构设置、质量监督管理方法、隐蔽工程验收模式、工程变更具体管理四个方面来综合提升建筑质量。
第一,要建立全面的现场管理架构,确保技术员、材料员、质量监督人员、资料员等各就各位,围绕质量和安全展开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技术和材料管理,需要项目经理和监理工程师对其负责。材料员要发挥雄厚专业能力,对材料的质量予以把控,对于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的材料坚决退回。另外,库管人员要按照要求存放材料,避免水泥等材料浸水降低质量改变性状。
第二,质量监督管理。主要在于每个工序的监督,凡是关键性工序都需要工程监理在场并签字才能发生效用,工程环节才能得以推进。同时质量安全小组要巡查施工人员的技术和材料,发现违规操作一律予以纠正,为了提升质量意识可以现场开具罚单。
第三,对隐蔽工程加强验收。对于一些隐蔽工程,比如供水系统、供暖系统、空调系统等要进行阶段性验收,确保工程完成一部分验收一部分,杜绝总体工程完成后验收形成的验收不彻底,或者破坏性验收造成的质量影响。
第四,工程变更管理。主要有材料变更、设备变更、设计变更等等,不管哪一种变更必须得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一致认可确认,才能进行具体的工程变更[4]。
总结:建筑质量管理需要在社会信息化管理基础上,充分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相关机构、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等主体链接起来,围绕着质量形成信息流动,避免传统的管理模式,丰富管理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如此才能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志雄.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及措施[J].河南建材,2011(2):62-63.
[2]曾赟.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四川水泥,2018(2):230-230.
[3]徐志宏.浅谈项目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督管理工作[J].建筑安全,2010,25(6):61-62.
[4]郭素敏.建筑工程现场管理[J].四川水泥,2016(12):3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