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峡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150080
摘要舒伯特的歌曲表现了他那个特定的时代中一个穷困、正直、追求光明的市民阶级知识分子矛盾复杂的内心感受、他的悲哀和欢乐、失望和希望,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抑郁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幻想;也就是说,他的歌曲中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时代内容。这些歌曲的价值不在于表现纯个人的种种体验,而在于他们真实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中的整整一代人在现实中的感受。
关键词舒伯特时代感受
舒伯特,这位年仅三十一岁、风华正茂的奥地利青年,怀着时代的悲哀和痛苦,怀着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和憧憬,默默离开人世已经跨了几个世纪了。历史是公正的,他无情地淘汰了那些经不住时间考验的事物,而将真正有价值的事物留给了人类。多少在欧洲名噪一时的音乐作品被人们遗忘了,然而舒伯特的名字却被人们永远怀念着,他的歌曲直到今天还打动着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下生活着的人们的心灵。为什么舒伯特的歌曲至今还闪耀着它的光辉?为什么人们在欣赏他的歌曲时,仍能感到异常亲切并被它所感动?我想,这原因在于:舒伯特的歌曲以高度的艺术感染力,真实地表现了他那个特定的时代中一个穷困、正直、追求光明的市民阶级知识分子矛盾复杂的内心感受、他的悲哀和欢乐、失望和希望,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抑郁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幻想;也就是说,他的歌曲中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时代内容。这些歌曲的高度思想价值不在于表现纯个人的种种体验,而在于他们真实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中的整整一代人在现实中的感受。
舒伯特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政治上非常黑暗的、封建复辟的时代。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已经成为过去。以拿破仑为代表的法国大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不久,便将保卫新政权的革命战争转变为对外进行的扩张和掠夺,结果遭到了失败。奥地利人民先是受到法国革命的精神鼓舞,之后又在反对拿破仑侵略和掠夺的战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结果换来的却是封建统治的全面复辟。奥地利统治阶级推行露骨的文化专制主义和愚民政策。他们禁止任何进步书籍入境,任意检查书信,搜查民宅,教育事业控制在教会手中。当时奥地利的社会运动是非常沉寂的。只有一部分不满现实的知识分子大学生呼吁改变现状,但他们的力量很薄弱,更缺乏先进的政治纲领。他们的活动还不足以触动当时整个反动封建君主制度。可以这样概括地说:舒伯特生活的这个时代,正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青黄不接的时代。大革命的高潮过去了,而新的革命高潮还没有到来。舒伯特走入社会的时候,弥漫着一片复辟的白色恐怖,而1848年欧洲另一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到来时,舒伯特辞别人世已经整整二十年了。
舒伯特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其思想感情乃至整个世界观都是同这个时代的社会思潮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复辟时代的奥地利知识分子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法国大革命后随之而来的封建复辟对他们的思想情绪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时在德奥文艺界产生的早期浪漫主义思潮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当时的知识分子中至少有三种类型。一部分人虽然也感到时代的苦闷、政治的反动,但是他们仍然坚持着对法国革命时期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理性、共和”的信念。他们怀念法国革命,甚至还在热情地讴歌已经变得十分渺茫了的理想。贝多芬就是一个典型,他的《第九交响曲》是在浪漫主义音乐初期仍然坚持着被后人称为“古典主义”方向的一个范例。另一部分人则走向了同贝多芬不同的方向。
此外,还存在着同上述两种类型都不尽相同的另一部分知识分子。他们同样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理论家们的理想和诺言感到深刻的失望,那些神圣的口号已经激不起他们的热情,然而他们并不向后看。他们对中世纪的宗教制度,对宗教神秘主义都不感兴趣。他们虽然也受到消极浪漫主义倾向的某些影响,但是,他们面向现实,接触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特别不同的是,他们虽然也对现实不满,对社会中存在的庸俗习气怀着厌恶,但是他们对未来却怀着某种期望和憧憬,幻想着将会有一个令人向往的社会出现,尽管这期望和憧憬非常模糊,看不清途径。
舒伯特是怀着天真幼稚的幻想走入社会的。法国启蒙青年人思想家们描绘的“理性王国”的美妙前景对他这一代人已经不再具有象对贝多芬那样大的吸引力了。舒伯特所向往和追求的是个人幸福。他幻想能有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使他能自由地创作,发挥他的才能;他向往着能做一个既有物质生活保障又有社会声誉的“自由艺术家”;他渴望能有一个摆脱小市民庸俗习气的、志趣相投的艺术圈子,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在精神上、情感上都能得到满足。也可以说,他是怀着一种他那个时代的市民知识分子朴素然而也是相当平庸的思想愿望走入社会的。可是当他亲身体验了现实生活的艰辛,对社会有了深一步的认识,思想目光变得愈来愈锐利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那一点渺小的生活理想同严峻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难以克服的矛盾。
他不惜同家庭破裂而出走,向往做一个“自由艺术家”,为此他必须忍受生活的困苦。作为第一代纯粹靠音乐创作为生的市民艺术家,他受到的是封建统治和新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双重压迫。他为了拒绝出版商要他写那些供小市民娱乐的庸俗作品的要求而不得不忍受贫困。他愤慨地说:“除了毫无价值的时髦货色之外,不论是我的,还是别人的乐曲都没有人买”。
为了物质生活能得到一些保障,舒伯特曾经为找到一个固定收入的职业而奔波,他要谋求的师范学校音乐教员和宫廷乐队队员的职务都被别人占去,结果到处碰壁。物质生活的贫困和社会地位的低微,造成恋爱生活中的失意。他所深深钟爱的女友终于离开他,而嫁给了有钱的面包商人。这件事造成他精神上的极大创伤。他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唯一一次他谈到了这件伤心的事:“我曾经爱他,她也爱我,……她并不漂亮,脸上留有患天花的痕迹,但是,她心地善良。三年来我一直梦想着同她结婚,但是我找不到能保证我们物质生活的工作,……后来她听从父母之命嫁给了别人,这使我痛苦万分”。
使舒伯特感到精神生活的充实的是他的艺术圈子。这些志同道和合的独身音乐家、诗人、画家们住在一起,吃穿不分,互相评论他们自己的作品,彼此鼓励和支持。但是这种生活也不能长久。他们之中有的成名了,有的结婚了,有的因为思想逐渐变化而彼此疏远了。小市民的庸俗习气渗透到奥地利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去,舒伯特的艺术圈子也不能例外。他终于对此也感到失望和厌倦。更使舒伯特陷入精神苦闷的是二十年代奥地利市民知识分子失掉了理想,看不见社会出路。舒伯特对现状是不满的。
从生活上的困境、爱情生活的失意、艺术圈子的失望,到对社会庸俗状态的不满和看不到社会出路的苦闷,这一切都使这位青年艺术家刚刚进入社会时所报的种种幻想在严峻的社会现实面前一个个破灭了。舒伯特从一个充满天真幼稚的幻想的人,逐渐变成精神上感到极端苦闷、彷徨而孤独的人了。
时代生活的变化,导致了音乐内容的变化。在舒伯特的音乐里已经很难再听到贝多芬交响曲中那种革命时代的轰鸣和呐喊。资产阶级而革命高潮时期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政治理想、道德伦理典型,在舒伯特的音乐中几乎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在二十年代奥地利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市民知识分子成为音乐的主人公。他们多半是些寻找幸福而不可得的流浪者,失意的恋爱者,渴望光明和春天的梦幻者,悲哀、孤独、穷困潦倒、被社会遗弃的可怜人。舒伯特在自己的歌曲里正是通过这些普通人生活的悲欢离合的亲切动人的表现,通过普通的市民知识分子的痛苦和欢乐的声音来反映自己的那个时代。
参考文献
【1】《舒伯特传》马莱克著
【2】《舒伯特生平资料》奥托•艾利赫编
【3】《音乐美学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