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辉1王秋宇2
(1北京地坛医院1000152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069)
【摘要】在我国卫生制度改革时期,很多医院管理者特别关注公立传染病医院的补偿问题。本文使用北京地坛医院的成本核算数据讨论了目前我国传染病医院补偿的困难,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增加对传染病医院的资金投入,并提出对传染病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应给予全部补偿。
【关键词】传染病医院;成本;补偿
CaseStudyoncompensationofinfectiousdiseasehospital,
DAIHui,WANGQiu-yu,
BeiJingDi-TanHospital,Financialdepartment,100015.
CapitalUniversityofMedicalScience,100069.
【Abstract】Duringthehealthcaresystemreformofourcountry,mosthospitalmanagersespeciallyfocusonhowtosolvethecompensationofinfectiousdiseasehospital.ThispaperdiscussedthedifficultyofourinfectiousdiseasehospitalbyusingthecostdataofBEIJINGDITANHOSPITA.So,itissuggestedthatthegovernmentshouldpromotefundsinvestmentandcompensatethewholefundsofpublichealthservicesofinfectiousdiseasehospital.
【KeyWords】Infectiousdiseasehospital;Cost;Compensation【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262-021
背景
目前由于医疗服务的定价以及财政部门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经济补偿不到位,致使多数公立医院出现收支结余为负的现象。如何使公立医院扭亏为盈,通过哪些渠道提高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是当前医改的一个核心问题。
我院是北京市属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2008年搬迁新址后建筑面积达到74787平米,设置床位600张,截至2010年底,在职职工944人,年门急诊人次19.8万人,年出院病人10865人。业务收入连续三年实现20%的递增。在应对“非典”、甲流等传染病的救治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自2004年起,我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全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指标进入员工的绩效考核,成本控制逐渐深入人心,但是传染病医院的特点决定了仅靠业务收入是不能弥补成本耗费的。从我院的经济运行数据中可见一斑。(表1)。
表1近5年我院收支分析表单位:万元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我院2006年至2010年这5年期间的财务报表数据为依据,通过财务分析方法研究我传染病专科医院亏损的主要原因。
2.1我院医疗服务项目的收益现状
全院现有48个临床、医技科室,开展789个(不包括药品收费项目和单独收费的材料项目)院级医疗服务项目。从数量方面分析,盈利项目占23%,亏损项目占77%。从金额方面分析,盈利金额710万,亏损金额7504万,盈利项目占总金额的8.64%,亏损项目占核算总金额的91.36%(表2、表3)。人力投入大的医疗服务项目均呈现严重亏损,如挂号费、治疗费、手术费、住院诊疗费、护理费。以四大中心的静脉输液项目的成本收费为例(见表4),对于这种以人力劳动为主的项目,由于收费标准低,而造成的政策性亏损,特别是传染病医院,政府在给予补偿时应予重点考虑。
表3我院2009年医疗项目按收费类别分析
表4四大中心的静脉输液成本比较单位:元
3传染病专科医院亏损严重的原因分析
3.1传染病医院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公用开支较大
整个医院建筑格局是按照应急状态下的防护、隔离的要求建设,同等面积开放床位数量相比综合医院数量有限,单人间和双人间病房的数量远远高于综合医院。每张床单位面积大、公摊多,经测算每床位占用病房面积124.65平方米,由此导致每张床摊销的折旧成本、负担的消杀灭以及水电气的运行成本都较高。另外感染中心接治的烈性传染病病人必须单独隔离,空床不可避免。以上原因都使得每床日收费水平难于弥补成本,病房的亏损比较严重。
为在应急状态下救治烈性传染病病人储备的专用防护设备日常实际利用率很低。例如为了最大限度的隔离医务人员与传染源的接触,使复杂、危险的手术得到多次、精确、安全实施,医院购置了价值2000万元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常态下未使用,不能简单从投入和产出上看设备的效益。但是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必须按期提取折旧,给医院的整体收支结余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传染病医院日常特殊消毒、隔离、防护、垃圾处理的成本是综合医院的几倍。例如:消毒、隔离等耗材消耗量大,床位消毒、终末消毒、特殊消毒成本高。
3.2业务量有限是导致医院亏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现代社会推崇“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对传染病病人的健康全面负责的理念,我院除了开设传染病专科外,还开设了妇产科、儿科、外科、五官科等配套科室,可以为传染病病人和周边的普通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务。所以我们的医院也把发展定位为“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为此,在医院迁到新址之时,财政投入巨资为我院添置和更新了相应设备,但是这个服务市场毕竟规模有限,需要足见的培育,所以目前的服务量非常有限,科室每月都负担了较大的设备折旧成本,亏损难免。例如超声乳化仪,彩色荧光眼底照相机,电子鼻咽喉镜、鼻窦镜系统等等。但是从社会效益角度出发,这些外围科室的设立对于解决传染病病人的全面、人性化的救治问题意义非凡,所以未来的财政补偿中需要对此予以考虑。
3.3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经费补偿不到位
作为传染性专科医院,我们除了承担一般传染性疾病的救治工作,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我院更是担负起主要的救治任务。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0年的手足口疫情,我院为救治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为例,从2009年4月26日收治第1名患者开始,截至当年年末,我院开放4个病区,4个护理单元专门从事甲型H1N1流感救治工作,共收治1626人,出院1608人。由于放弃了正常的诊疗工作,甲型H1N1流感患者又为免费救治且医学观察患者收费较低,使得以上科室的业务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据测算甲型H1N1流感患者实际占床日23705,影响医院正常业务收入3010万元。此外,从财政拨款角度看,2009年至2010年我院为救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生实际支出1650万元,收到财政拨款仅为1311万元,尚有300余万元由医院垫付。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必然给传染病专科医院的经济运行带来不小的影响。
4对策与建议
4.1改革传染病专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政策
将传染病专科医院固定资产的构建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范围,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由财政全额投入,传染病医院不再计提折旧。同时加强绩效考核,将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维护保养情况纳入到考核指标中来与员工的收入挂钩,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低效率。
4.2继续加大对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公用经费的投入
鉴于这类医院承担诊治疾病的特殊性,消毒防护的开支较大且业务量有限,服务收入的补偿能力有限,建议财政将补偿的重点向此类医院倾斜,对于医院运转的公用经费予以部分专项经费补偿。同时,要求医院对此专项经费单独核算,年末上报使用情况,做到专款专用[1,2]。另外,医院自身仍要加强成本核算,减少和防止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的发生[3]。从过去三年财政补贴给我院的日常运转专项经费极大的解决了新院搬迁、日常运转方面的资金缺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3财政部门应建立对突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偿制度,保证对传染病专科医院给予及时、全额的补偿
4.3.1明确应对突发事件的财政补偿标准对传染病医院补偿的目标是实现成本补偿。医疗服务“软产品”的价值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已消耗的房屋设备、医疗专用设备、一般设备等磨损与消耗的固定资产;药品和医用耗材、试剂等一次性耗费,即“物化劳动”的价值(用C表示)。二是医护人员为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即“活劳动”的价值(用V表示)。三是医护人员为社会劳动创造的值用(用M表示)。传染病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承担的救治服务是替政府承担必要的社会职责,所以发生的支出必须得到政府全额的补偿,包含上述三个方面。从以往的补偿看,对“物化劳动”价值的直接补偿尚存在缺口,其他两个部分更是由医院承担,直接导致了像“非典”后医院出现连年亏损的局面,目前没有事业基金弥补,赤字运营。因此,建议建立一套应对突发事件的财政补偿标准,尤其是将“活劳动”的价值纳入其中。例如,人员支出按照综合医院的平均水平补助,人员补贴按照甲级、乙级、丙级传染病制定标准给予补助。公用支出也应进一步明确合理的范围,使得财务部门能密切配合做出测算,为上级拨付补偿依据[4]。
4.3.2改变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垫支问题,建立补偿资金预付制度目前实行的医院先行垫支资金的制度给医院正常的经济运行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建议补偿资金实行预付制度,实行财政统收统支,即大财政,基层是大出纳[5]。上级主管部门统一核算,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既减轻了医院垫支资金的负担,也有利于行业内部统一调配,防止资金资产闲置浪费。当年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在当年补偿完毕。
4.3.3建立常态补偿机制,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管理。从已经发生过的非典、甲型HINI流感和手足口疫情等几次突发事件中得到的启示是,财政补偿机制应该由应急转为常态机制,应该实行事前准备金制度(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备用)、事中资金补偿制度和事后项目决算制度(即多退少补)[6]。避免物资和人员经费补偿不到位,使医院面临疫情来临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从传染病医院应对突发事件所发生的支出看,这样做使医院有备用的仪器和基本的防护用品,能够做到疫情发生后临阵不慌,第一时间保证医护人员安全及对患者的救治,防止疫情蔓延。
4.3.4对基层单位实行应急资产管理制度,行业内部进行应急资产稽核制度建立一套应急资产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应急事项结束后评估资产的使用状况,为下一次突发事件做好准备。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进行内部跟踪审计。上级财政部门或卫生局可随时对突发事件的收支进行稽核、审计。参考文献
[1]李卫平,黄二丹.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公立医院改革的两个关键点.卫生经济研究,2009,5:5-7.
[2]陈瑶,朱晓丽,肖龙华.我国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理论与现状分析.医学与社会,2010,23(12):36-39.
[3]董新宇,郑洁,宋海洋.关于完善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思考.中国卫生经济,2010,29(12):89.
[4]贲慧.对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探讨.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6:113-116.
[5]方如平.我国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考.中国医院管理,2009,29(8):5-6.
[6]郑大喜.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路径选择.现代医院管理,2010,10(5):26-29.
作者简介:戴辉(1967-),女,北京人,本科,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医院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