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静
(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达县635000)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在当前职业学校中,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重理论知识教学、轻实践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仍是两张皮,实践只是理论的延伸和验证,是理论的附属。特别对于电子技术类专业课程,由于电子技术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又缺乏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仅能使学生完成学科理论的基础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的实践能力。这样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制约着专业的发展。下面就以我所在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为例,浅谈一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现状分析
1、电子专业理论知识不易学,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相并存。中职学校所面对的学生大都是初中未毕业的甚或没上过初中的学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生活上和学习上也有很多的坏习惯。对于这些“应试教育的失败品”,如果想让他们很系统很认真地学习电子专业理论课,不异域让他们听天书,学生学起来不感兴趣,老师教的也费劲。笔者所在学校的电子专业课老师,在教授《电子线路》这门理论基础课时,经常发现,学生学习接受能力差,学习后也没有复习的习惯,学一点忘一点,最终导致学生学不会,厌学,对电子专业失去兴趣。
2、.教学理念落后,需要创新发展。电子专业实训课本该是有实用特色,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课程,近几年大家也提出了不少关于电子专业的创新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而这些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把旧的学习内容拆解细化,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让学生学习掌握。学生在学习起来看似很感兴趣,实则实践的技能和练习的产品严重与市场脱节,与中职教育以就业为目的及不相符合。即便学生练习的各个套件都有成功品,其实只是低级的手工品,算不上实际的产品。许多中职电子专业老师面对学生往往产生这样的感慨:电子专业不好学,学生学会不容易;电子专业不好教,关键没钱烧。我认为这是电子专业教学理念上出现了问题,即便提出了很多教学方法,但教学理念没有得到丝毫的创新发展,整个中职电子专业萎缩的现状仍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设置六个方向的培养目标
1、设置六个专门化方向。把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按岗位技能分为维修电工、电子设备装接工、无线电调试工、家电维修工、PCB绘图员、小型单片机系统开发员六个专门化方向。各专门化方向是六个大模块,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模块又分为许多个小模块,每个小模块的设计主线是学生在今后的岗位上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每个小模块之间又是一个技能递进的过程。以电子设备装接工这个大模块为例,我编排设计出几个小模块分别作为具体的学习项目。最开始是音乐门铃的装接,中间是MF47型万用表的装接,最后是烘手器的装接。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实训为主导,由易到难的过程。同时根据不同电路,又可以兼顾理论的学习。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这既突出技能教学的主体地位,又能使理论教学为技能教学服务。与此同时,要把相应的目标要求嵌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强化。紧紧按照完成各工作任务的需要来组织教学,让整个教学组织过程接近企业的生产制造流程,增强教学评估与岗位技能要求的相关性,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2、构建新型的专业课程体系。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应遵循“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中职教育教学理念,借助社会行业方面的专家力量,在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从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有关理论对电子信息职业工作进行定位,了解电子信息产业链及生产过程管理形态。以此为参照,抽象出电子与信息技术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在职业成长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序化。如此般建立的课程体系才是符合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同时应以知识应用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考虑电子信息产业的需求,考虑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变化以及学生的发展要求。我校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基本能力模块、电子设备组装的能力模块、电子设备维修能力模块、智能电子设备控制与维修能力模块、智能设备开发与运用能力模块、团队合作能力模块、谋职与就业能力模块七大模块。基本能力模块注重专业综合基础知识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主要
1、课程体系变化。打破传统理论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岗位要求构建“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课程设置中要做到公共课应体现基础性、人文性、发展性,专业课体现岗位需求,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应嵌入其中,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互为补充。学生的学习目标应由原来对学科知识理解转向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应以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技能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中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课程模式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到“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转变。
2、教学形式变革。废除传统的以单一“课堂式”理论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学模块的需求采用实践主导、技能培训、电子产品制作、小组合作开发、顶岗实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打破原有按学科型课程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主动课堂及实验与理论分割的教学现状,按项目、任务引领组织教学,形成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按照岗位技能要求来建构知识体系和技能训练目标,实现学生的技能与理论知识协同进步和发展。
3、创建特有的过程评价机制
根据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能力结构,建立以能力评价为中心,注重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具体实施中不同的课程在评价中考核的内容应不同。基本能力课程应从学习态度、提问、课堂笔记、作业、考试成绩、同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分别评定。而专业能力课程则应从实操秩序、实操时间、技能质量、合作态度、安全生产、社会行为等几个方面分别评定。每一课程的评定应一个项目、一个任务的分别评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训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也急待完成。在此根据自己的一点实践经验,我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引起广大电子信息专业方面教师的思考,尽快设计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课程体系架构,以便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和职业发展、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出更多符合岗位要求的中等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