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

王囯香

王囯香

(扬州市中医院十五病区225002)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外敷双肾俞穴、关元穴联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限量优质蛋白、低盐、低脂、低磷饮食,一般对症治疗降压,降脂,纠正贫血及水电解质紊乱。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敷贴和中药汤剂口服。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及各项生化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疗效优于单纯对症治疗。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外治法穴位贴敷中药汤剂口服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290-01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导致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进入21世纪,慢性肾衰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糖尿病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又一个重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长。慢性肾衰竭早、中期单一的西医治疗方法疗效一直不甚满意,终末期慢性肾衰也就是尿毒症期只能依赖维持性透析或肾移植生[1]。大量文献证实,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肯定,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因此,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自2012年8月-2014年7月,我科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4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肾病科2012年8月-2014年7月住院确诊的慢性肾衰竭病人(未血透的病人),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3岁。

1.2方法

治疗组中(1)药穴位贴敷:取穴:双侧肾俞穴、关元穴,用生附片20g,生大黄、川芎各30g,冰片10g共研细末,取适量药末加月桂氮卓酮调成糊状,用穴位贴贴在相应穴位上,隔日一次,每次4h,连用1个月。(2)口服六君子汤加减,基本方为黄芪、党参、白术、淮山药、茯苓、山芋肉、杜仲、菟丝子、怀牛膝、陈皮等,随症加减,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口服,连续15天。

对照组口服金水宝,每日3次,每次3颗;复方-α酮酸,每日3次,每次8颗。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例30,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显效例21,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8,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CRF是慢性肾衰时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根据其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的“关格”、“水肿”、“癃闭”、“腰痛”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病变迁延日久,脏腑功能虚损,其中以肝脾肾虚为主,病情逐渐发展而加重;或因外邪侵袭,情志饮食所伤,劳累过度而使病情加重。最后导致正气虚衰,浊邪壅滞而发诸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具有温肾化瘀、逐水通便的中药以月桂氮卓酮调之,通过双侧肾俞穴、关元穴外敷吸收,可以使肾脏和肠道微循环得以改善,加速体内氮质由肠道及尿液排出。六君子汤中黄芪、党参补脾益肾以稳定肾功能[2],大黄能荡绦肠胃秽浊,使甲基鸟嘌呤消失,增加BUN、Scr的尿中排出量,有改善高氮质血症的作用[3],这样内外结合达到了慢性肾衰标本兼治的目的。中医穴位贴敷方便,口服中药汤剂无痛苦,使用安全,疗程短,疗效显著,配合西医的对症治疗及结合低蛋白质饮食治疗及饮食调理在治疗慢性肾衰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汪寿松.中药穴位外敷配合扶正化降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3例.陕西中医,2002,10:925.

[2]李风云,周杰梅.中药免疫功能的探讨.中医药研究,1995,3:55.

[3]赵国达,季昆明,施静庄.温阳通腑法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5例.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4(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