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人民医院湖南湘潭411228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内科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85例老年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急诊内科治疗,实验组同时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美托洛尔,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BNP明显降低,LVEF改善更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NYHA心功能分级更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内科治疗心衰患者时搭配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美托洛尔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心衰症状,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老年心衰患者;急诊内科治疗;厄贝沙坦氢氯噻;美托洛尔
心力衰竭是心内科临床常见病,好发于老年人群。本病病因复杂,病情严重,可并发一系列心源性合并症,预后较差。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急诊内科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85例老年心衰患者,其中男38例,女47例;年龄56~83岁,平均年龄(61.4±2.5)岁;原发病:32例为肺源性心脏病,30例为扩张型心肌病,23例为冠心病高血压;NYHA分级:40例为III级,45例为IV级。入组对象病情均与《实用临床心脏病学》关于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1]相符,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性感染、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恶性肿瘤及心动过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3例、实验组4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接受强心利尿基础治疗,病情无缓解则加用硝普钠静滴治疗,每天2次。实验组同时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美托洛尔,其中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含量分别为150mg、12.5mg)给药量为1粒/次,每天1次;美托洛尔片给药量为25mg,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15d。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2~3]
对比两组血清BNP、LEVF变化,评价患者心功能分级变化,参照《实用临床心脏病学》制订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两组疗效,共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所有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时判定组内或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钠肽水平和LEVF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BNP与LEVF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BNP明显降低,LVEF改善更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表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钠肽水平和LEVF变化对比(x±s)
3讨论
心脏病患者因心力衰竭死亡所占比重较高,目前急诊治疗多围绕促进心肌能量代谢、维持细胞生理结构和恢复心肌舒缩功能而开展,以改善心肌活动能力,发挥抗心衰作用。美托洛尔属于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通过对儿茶酚胺释放产生拮抗效果,来缓解心肌受损以及心脏负荷,改善心衰症状。厄贝沙坦则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而氢氯噻嗪属于临床常用利尿剂,可减少血容量,改善肾小管电解质重吸收,增强血浆肾素活性,提高类固醇表达水平。临床研究发现单用氢氯噻嗪可诱发低血钾,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可有效改善这一问题。一项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两药联合使用可降低充血性心衰患者血压水平,改善心率指标[4]。本研究观察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更优,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这符合既往文献[5]报道;治疗后两组血清BNP与LEVF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厄贝沙坦氢氯噻联合美托洛尔是急诊内科治疗老年心衰的有效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急诊内科治疗心衰患者时搭配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美托洛尔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心衰症状,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健,张宇辉.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初步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05):413-416.
[2]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3]李小荣,李新立.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04):277-281.
[4]陈可冀,吴宗贵,朱明军,毛静远,徐浩.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02):133-141.
[5]王喆.《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解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0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