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外引流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侧脑室外引流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李向东

李向东巴彦县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18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侧脑室外引流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时间、术后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颅内血肿清除时间为(3.59±1.13)d,显著少于对照组(6.86±2.1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残疾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2.50%、5.69%,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23.44%、14.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侧脑室引流术;亚低温;急性重症颅脑损伤;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071-01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疾病,该病致死率高,为35%左右。患者一旦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颅内压会持续性升高,最终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目前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侧脑室外引流术,该术式可以通过引流脑脊液,达到降低患者颅内压的目的。笔者通过对该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并将治疗效果与同期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25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44.9±5.8)岁;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25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45.1±6.1)岁,使两组患者在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应用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联合对患者进行亚冬眠处理,维持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一般维持3-14d,之后对患者进行缓慢复温,以每3h升高0.2℃的速度,缓慢的温度直至达常温状态。

1.2.2观察组患者采用侧脑室引流术治疗所有患者均于发病<12h的时间行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一般以患者发际内三横指或冠状缝前2cm、中线旁开2.5cm处的位置作为钻孔点,钻孔时使用颅锥进行钻孔,以突破内板后停止钻孔,继续将通道扩大,采用三棱锥将硬膜瞬间突破,向假想的外耳道连线方向以脑穿刺针进行平行的刺入,当有明显的突破感时便是达到了脑室,且有脑脊液自动流出,术者一边退出针芯,一边送入引流管,深度为2cm左右,到达脑室深度约为4cm-6cm左右;经颅脑CT复查结果证实:中脑导水管以及第三、第四脑室均十分通畅,而侧脑室内残存的血肿量则较少,可以夹闭引流管,将脱水剂的用量适当的增加,对患者观察24h-36h后,患者的颅内压如未出现明显增高的症状时,便可拔除引流管;拔管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腰穿或腰大池术引流。

1.2.3术后处理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包括: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抗生素预防感染、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等对症支持治疗。

1.4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颅内血肿清除时间(d),患者术后均进行CT扫描复查,根据CT的检查结果对患者颅内血肿完全清除的时间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死亡率和术后残疾率。

1.5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颅内血肿清除时间比较观察组颅内血肿清除时间为(3.59±1.13)d,显著少于对照组(6.86±2.1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术后残疾率和死亡率比较如下表所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残疾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2.50%、5.69%,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23.44%、14.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残疾率和死亡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术后残疾术后死亡

观察组648(12.50)3(4.69)

对照组6415(23.44)9(14.06)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由于高空建筑作业和交通意外事故等造成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危害着。患者在发生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后,急性弥漫性的脑肿胀为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最终会因为持续的颅脑压力持续升高而发展成为致命性的脑疝,最终会导致患者死亡。有研究发现,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能够使患者的颅内压力明显的降低,使患者的颅脑水肿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对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其原理是造成患者颅内压力升高来源于脑组织、脑血流量及脑脊液量对颅腔固定容积形成的压强,通过对脑脊液引流出部分来,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力。同时,侧脑室外引流术对脱水药物、利尿剂等药物的使用有明显的减少作用,从而有效避免了患者由于应用药物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及损伤肾功能的风险。亚低温治疗法是指通过降低机体的温度,使患者的脑部耗氧量显著的减少,使炎症因子的相关酶类的活性降低,有效缓解脑组织的损伤,进而缓解患者过高的脑部水肿及压力状态,但是亚低温疗法起效较缓慢,且由此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较多,使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制约。本研究通过对该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并将治疗效果与同期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颅内血肿清除时间为(3.59±1.13)d,显著少于对照组(6.86±2.1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残疾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2.50%、5.69%,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23.44%、14.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1]胡观成,全兴云,兰轶,等.单侧和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早期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04-505.[2]徐伟,邓德旺,李桂心,等.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5):413-417.[3]陈安平,周宁全,卢林友,等.侧脑室外引流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