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欣赏、宽容、分忧之心与学生共同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1

用欣赏、宽容、分忧之心与学生共同成长

洪顺明

——也谈爱的教育艺术

◆洪顺明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36230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收获肯定和赞誉。”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地尊重、宽容、信任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转化学生的信心和责任感,应该懂得爱的艺术,用师者广博的生命之爱、民主思想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浇灌他们的心田,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要知道,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平时教学中,我总是用欣赏、宽容、分忧之心与学生共同成长。

一、欣赏是一种力量

渴望被人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赏识教育的态度模式是“爱”字,使被教育者在学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赏识教育的行为模式是“导”字,使被教育者在被赏识中找到进步的方向。

每节语文课前,我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一讲。材料由他们自选,但必须是一个素材或一则对大家有用的材料,可以摘抄,可稍作修改,也可以自己写。然后定时抽号数,轮到的同学做准备。有几个学习不好的同学,连准备都没有,任别人鼓励也不上来。我也很生气,整个课堂气氛都被破坏了,曾产生要严惩他们的念头,但很快就被否定了。几天前的一节语文课,轮到吴同学讲。这个人平时总油腔滑调,我以为他一定会再把课堂搅扰一番,可当他上讲台后,却先说了些客套话,感谢老师、同学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接下来就讲了他准备的材料。我仔细一听,材料是他精心挑选的,内容还不错,而且到后面还加上了自己的观点,还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进行了一番鼓励,赢得同学阵阵掌声。我也觉得好感动,不知道怎的,那节课上得特别轻松。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从山荒芜。”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能力的差异,作为教师要特别爱护学生,善于发现,及时抓住,分析引导,给予肯定评价与热情鼓励,使一个小小的进步逐渐扩大发展,让这些星星之火燃烧成燎原之势。

二、宽容是一种胸怀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仁慈和关爱。教师要学会宽容,我深深地感到:宽容是一缕阳光,她照亮了学生的心;宽容是一丝春雨,她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宽容是一粒爱的种子,她会在学生的心中萌芽。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为人的崇高境界,要做到这一点的确不易,但作为教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有过错的学生,比刻薄的批评更具教育力量。宽容这种教育方式蕴藏着教师对学生的期盼,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若大的心怀,使其感受到“练其功、陶其情、促其行”的良好效果,从而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两眼盯着学生的成绩,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功,哪怕对他们一点点进步的肯定和欣赏,都能激起学生心中幸福的涟漪。只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老师,只会陷入斤斤计较的怪圈,从某种意义上是对学生发展的一种苛求。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老师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

平时有些教师上课,习惯于做“纠错”的工作(这也是必要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如果没有错,那就不需要教学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扬之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积极兴奋状态。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要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要有学生对同学学习创新的赞美……这些“赞美”,能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的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味。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分忧是一种帮助

烦恼,谁没有呢?别看现在的学生生活无忧无虑,烦恼却不少。教师要敢于担当学生的分忧者,帮助学生减少或消除生活中、学习上的烦恼。当然,分忧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极其丰富的:它可以是耐心的倾听,是温情的叮嘱,是鼓励的手势,是关切的眼神,是理解的微笑……

很多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特别是一部分女同学,可一到考试就是考不好,一拿到考卷总是垂头丧气的。这就要求做老师的要会替学生分忧,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失误的情况,总结学习中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也许这就是爱,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总之,用欣赏、宽容、分忧之心与学生共同成长,就是要求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看待。如果我们能把学生当朋友看待,体谅学生的困难,处处都显示出你愿意帮助学生求学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这样,学生也就愿意与教师接近,愿意向教师袒露自己的心扉。如果学生把教师当朋友,便有了良好的情感交流,这时候,就能促进学生合理发展、健康成长。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到达心灵深处。”如惟有如此,学生站在这座师德的虹桥上面才会自然而然地对生活、对学习产生积极而热烈的情感,真心换真情,方能教人学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