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新进展

曾晓琼

曾晓琼

(湖南省常德市妇幼保健院湖南常德415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多发生于30-40岁的育龄期妇女,其发病率可高达10%-15%[1]。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宫腔以外部位生长而引发的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失调、盆腔疼痛、不孕等症状,严重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需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2]。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3],本文就EM得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以综述,以期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方法。

1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多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采取有效的临床诊断对其进行确诊有助于疾病及病情的确定,利于采取针对性、准确的治疗方案。

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是目前临床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诊断的最佳手段,被作为“金标准”[4],镜下发现典型异位症病灶时即可确诊,同时可准确测量病变范围并作出统一分期,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不明原因的不孕不育或腹痛患者尤为适用。但对于非典型、微小型、腹膜外及盆腔粘连严重者易漏诊,出现假阴性结果,需结合其他手段检查确诊。

生化检查

CA125(糖原抗原125)是目前公认的非创伤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查方法[5],可用于监测EM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其诊断的敏感性随着内异症的分期增加而增加,而轻度内异症患者的CA125多为正常,临床诊断敏感性低,用于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确定患者病灶部位、大小、范围及形状,超声图像表现为附件囊性或混合型包块,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6]。核磁共振成像(MRI)

MRI可准确诊断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敏感性高,对腹膜外病变、粘连及脏器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临床可考虑与腹腔镜及生化检查相结合,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7]。

2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

2.1西医治疗

目前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外科治疗内异症的主要方法,可有效清除异位病灶,去除卵巢内异症囊肿,分离粘连组织,重建正常的盆腔结构,以恢复盆腔环境,改善并促进生育,达到治疗不孕的目的,明显提高患者妊娠率。对药物治疗无效、盆腔疼痛严重或经助孕仍不能怀孕患者可考虑采取手术治疗。临床主要手术途径为腹腔镜手术和剖腹手术,主要手术方式为保守治疗、半根治性手术治疗和根治性手术治疗,临床需根据患者年龄、病变严重程度及患者生育要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8]。

药物治疗依赖阻断正常的激素分泌及生理周期,抑制卵泡发育,使其暂不产生雌激素,达到抑制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的目的。药物治疗可抑制微小、散在病灶,缓解临床症状,适用于早期内异症合并不孕的患者,但治疗时间长、复发率较,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9]。常用的药物有睾酮衍生物、孕激素类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

2.2中医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中医属于“痛经”、“不孕”、“月经不调”及“症瘕”等范畴,中医辨证认为其病因为瘀血阻滞、血脉不通,日久则症瘕积聚所致,临床治疗需辨证施治,以“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为治疗原则,采用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法治疗。目前中医外治法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付金荣等通过直肠给药治疗内异症取得良好效果,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0%[10];姚玉荣[11]采用中药敷贴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另外,针灸法、耳穴法治疗也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2.3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前,西药治疗复发率较高,外科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最佳手段。车翠云采用自拟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得出其临床效果优于单用西药治疗[12];王连荣[13]将自拟中药方剂和雌性激素抑制剂连用治疗内异症,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中西医结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受孕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3总结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很多,应联合各种诊断手段,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临床治疗以清除异位病灶,去除卵巢内异症囊肿,分离粘连组织,重建正常的盆腔结构,改善并促进生育,达到治疗不孕为目的,对于各种治疗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临床需针对患者情况及治疗方法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治疗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丽冰.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1,33(16):2500.

[2]王林源,李巧芬,傅正英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治疗的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6):513.

[3]蒋红清,李亚里.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及生物治疗新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2):134.

[4]唐红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与诊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67.

[5]陈瑛,张天慧,叶淑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9):39.

[6]李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3):71.

[7]毛志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8):2530.

[8]黎麟达,刘珠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现状及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7):29.

[9]黄玉华,彭蓉,雷小华.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进展研究[J].健康必读杂,2011,(5):307-308.

[10]付金荣,郑锦,胡晓梅等.盆痛灵直肠给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痛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3):35-36.

[11]姚玉荣,路印香.克异种子丹敷脐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13例[J].国医论坛,2001,16(2):5.

[12]车翠云,杨学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J].中医研究,2006,19(8):33-34.

[13]王连容,粱炳垣,粱雪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