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伟陈春红(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64)
中图分类号:G712;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3-0000-01
摘要:根据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体系,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施工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实践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面广、实践性强、技术发展迅速的综合性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施工程序,施工方案,各工种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方法、技术和安全操作措施,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建筑施工操作和基层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鉴于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在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笔者联系实际,集思广益,并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和比较深入的研究。
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1.传统施工工艺。
对于传统施工工艺的教学现已经很成熟,但是理论教学课时偏多。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上课,很多学生最后学完这些内容后,都没能进行现场的操作,只是停留在理论表面。所以,通过增加实践实训课时,学生自己动手,老师从中指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完成各类施工任务,并让学生根据各类验收标准彼此之间进行评判,加大学生的感性认识,能更好的对各个传统施工工艺进行学习。
2.新型施工工艺。
对于国内一些已较为成熟并广为应用的新型施工工艺,在教学当中介绍的较为简单。因此,可以通过对地基处理新工艺、脚手架新技术、新型模板技术、钢筋新技术、预应力新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新技术、建筑防水新技术、建筑屋面新技术等的详细介绍,让学生能及时了解最新的一些施工方法,并能掌握其施工工艺,为将来进行施工设计做好准备。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往往以教师、课堂和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强调本学课的系统性、完整性,注重理论原理的讲授,有时即使有幻灯、录像、多媒体、现场参观等直观教学手段,也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手段,而不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法。理论教学是主线,其它都是附属,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行难以合一,炒冷饭现象严重,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职业教育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可以采取课堂与现场、教师与工程师、学生与技术员对接的一体化教学方法。[1]具体做法如下:
在授课前,将课程的授课计划、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指导教材、工程项目的全套施工图一并发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本学期的教学进程、学习内容,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工程项目,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地位。教师和工程项目经理则对学习方法、要求、目标、任务、组织实施作一全面的布置和指导。
1.课题布置和诱导。
理论教学要先于现场的施工,在理论学习之前可带领学生先了解和熟悉施工现场,诱导学生进入职业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厌学为想学,变怕学为敢学。如钢筋下料项目课题的教学,通常在模块施工的后期,就让学生对照结构施工图,熟悉施工现场,对要制作的梁、板、柱的钢筋做到心中有数。
2.课题学习和引导。
学生了解了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一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这里要充分运用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型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变苦学为乐学,难学为易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累起来”,“兵带兵”,“兵教兵”,让教师“歇下来”,去享受“面包和咖啡”。二是切合实际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饱吃好”,让感悟新知较慢的学生“够吃够用”,实施分层教学。
3.课题实践和指导。
学生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的成果、效果要回归工程实践,由实践来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新知,升华新知,拓展新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变死学为活学,学会为会学。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要做好指导工作,指导学生沿阶梯式或螺旋式向知识和技能的纵深发展,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如学生们将在课堂上制作的钢筋配料单拿到施工现场,与现场技术员的配料单比照,找出差异,判断谁是谁非谁更好,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潜能,实践中常常有学生为了一个问题查遍了工程规范、互联网及相关资料,多次穿梭于学校和工地。
四、实训条件
建设单纯的课堂讲授和短时间的现场参观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大多数的施工单位都不愿意接受在校学生去现场短时间实习。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在校内建设一个仿真实训场所,提供土石方工程、测量工程、砌筑工程、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楼面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主要工程工种的实际操作场地及常用设备陈列室。学生在完成每一部分的理论学习之后可到实训基地进行该部分的实际操作及操作设备的介绍,以此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操作完成后,还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指导学生对已完工的工作进行质量验收,让学生切实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并对部分学生推荐去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现场实践实训,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五、结语
高职教育中《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改革应体现高职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促进该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该课程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我们相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一定可以取得明显的改善,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进一步加强,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也一定可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忠树.《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06(4).51-52。
[2]浅析就业导向的高职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J].建设工程教育。
[3]胡国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构想[J].安徽建筑,2003(6)。
[4]杨小凝.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建筑,2007,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