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混杂毛玻璃结节的CT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肺混杂毛玻璃结节的CT诊断价值

沈志秋杨慧刘伟(通讯作者)

(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盐城224000)

【摘要】目的:对肺混杂毛玻璃结节的CT诊断价值予以探讨。方法: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于本院就诊的肺混杂毛玻璃结节患者中选取11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均进行穿刺病理学实验,对患病情况予以诊断;并对所有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据影像表现对其病症与病情予以诊断和评估。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112例患者中良性结节者为77例,恶性结节者为35例;其中良性结节患者有21例为炎性病变,27例为血管病变,29例为结核球病变,共75例与病理学实验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7.40%;恶性结节患者有15例为支气管肺泡癌,20例为周围性肺癌,共32例与病理学实验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6.97%;同时CT表现与肺部结节的性质紧密相关。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肺混杂毛玻璃结节病变予以诊断,可有效区分良性与恶性结节病变,其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验结果相符度较高,故而临床诊断价值颇高。

【关键词】肺混杂毛玻璃结节;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092-02

肺混杂毛玻璃结节病变,顾名思义,指的是在胸部X线平片中肺部表现出毛玻璃样结节病变,该病是肺部结节性病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形成原因尚未得到确切解释,但可以知道是由于肺部、心脏、肾脏、淋巴结等多个系统或器官受到侵袭而诱发的一类慢性病变。目前,对该病诱导机制的普遍看法是机体免疫系统当中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与体液免疫功能受损[1]。该病的外在临床表征并不十分明显,发病过程较为隐匿,患者多以高热、肢体疲乏、体重下降、咳嗽以及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等表现为主,一般不存在极其显著的特异性症状,因此不易引起患者重视,而致病情延误。于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对早期肺混杂毛玻璃样结节病变予以准确诊断,是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保证生命健康的良好保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于本院就诊的肺混杂毛玻璃结节患者中选取11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1例,女性51例;年龄37~70岁,平均(53.06±3.39)岁;由体检过程中发现肺部结节病变者29例,因咳嗽咳出带血丝的痰液而检查出肺部结节病变者31例,因出现胸闷、肢体疲乏、高热等症而检查出肺部结节病变者52例。所选患者均为单发性肺部混杂毛玻璃样结节,具备完善可查的临床病例资料,检查过程中未发现肺部存在异常感染,且肺部内淋巴结未于检查过程中出现异常变化。此外,年龄在80岁以上、患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或其它精神异常类病症者、自主意识差与交流障碍者等均未列入此项研究[2]。

1.2方法

对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前,结合患者情况对其进行吸气与屏气等方面的指导训练,以尽可能将检查过程中发生风险的系数降至最低。检查过程中使患者保持平躺姿势,取其仰卧位,静脉注射造影剂采用碘海醇(非离子型),将之注射至患者体内,其中注射速度为3.5ml/s,剂量在80~100ml。于患者吸气过程中,自肺尖至肾上极进行扫描,此过程中的电压与电流分别设置为120kV和300mA,螺距设为1.25,同时层厚设定在5mm。诊断结果由相关科室的两名医师在双盲法的前提下各自对影像审阅后予以评判,同时对相关结节病症的CT表现予以评价。

1.3评价指标

对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的检出率予以判断,并将其良性、恶性结节病变的检验结果与病理学检验结果作比较。

2.结果

2.1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验结果比较

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1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混杂毛玻璃样结节病变,其中良性结节者为77例,恶性结节者为35例;其中良性结节患者有21例为炎性病变,27例为血管病变,29例为结核球病变,共75例与病理学实验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7.40%;恶性结节患者有15例为支气管肺泡癌,20例为周围性肺癌,共32例与病理学实验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6.97%。

2.2多层螺旋CT诊断所得良性与恶性结节的影像学分析

多层螺旋CT扫描所得影像结果显示,恶性结节存在血管聚集、气管阻断、胸膜牵拉以及结节周边部位毛刺较多等情况;而良性结节则直径较小、结节周边部位较为光滑、结节中部存在小型钙化点等情况。

3.讨论

肺混杂毛玻璃样结节的致病抗原至今未有明确定论,但研究显示相关病症的致病原因为此类不知名抗原与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特异性免疫功能产生抗衡,致使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从而引发肺部结节病变[3]。在该抗原的作用下,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中的免疫球蛋白以及白细胞抑制素等介质会在肺泡内形成聚集状态,诱发肺泡炎性病变,进而导致肺部结节病变产生[4]。若不予以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后,就会使得肺部相关组织出现纤维化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极为不利,有的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作为肺部结节性病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肺混杂毛玻璃样结节由其在X线胸片中所表现出的特异性而得此名称,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医学水平的提升,X线胸片的不足之处渐渐显露。其设备技术相对落后,易使检查受限,往往因检查过程中所显示的肺部毛玻璃样结节的密度不足而发生误诊或漏诊等现象,对患者病情的及时发现与治疗极为不利。近年来,在医疗技术不断取得进步的前提下,螺旋CT扫描技术也日臻完善,在该技术的有关应用日益成熟的同时,其在临床病症诊断中的适用范围亦愈加广泛。临床经验表明,对肺部毛玻璃样结节病变而言,一旦发生极细微的变化就有可能致诊断结果发生改变,因而对相关检验方法的要求相对较高,同时以常规CT扫描技术为基础的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与普通X线平片相较而言,在肺部毛玻璃样结节病变检出率方面明显更高。

本次研究以112例肺混杂毛玻璃样结节患者作为检查对象,均分别给予病理学检验与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后者的检验结果显示,112例肺部结节患者中良性结节者为77例,恶性结节者为35例,与前者检验结果的一致率分别为97.40%和96.97%,相符度较高。同时多层螺旋CT诊断良性与恶性结节的影像学分析结果也显示,CT表现与肺部结节的性质存在紧密联系。

有研究显示[5],毛玻璃样结节病变在肺内的发病位置并无特定选择性,可于肺部任意位置发生,同时良性与恶性病变在发病位置方面并未存在明显区别,同时可依直径范围对病变部位的结节性质予以鉴别和诊断;病变结节的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恶性结节多表现为较规则的圆形,且单纯性与混合性毛玻璃样结节在此方面未见差异,故可据此对对结节病变的良性与恶性予以鉴别;良性的肺部毛玻璃样结节病变的CT扫描图象显示,其实性成分多处于结节部位的周边位置,而恶性结节多会因局部浸润等病理学变化在周边位置有所分布,故可依据结节中心和边缘之间的密度差对良性与恶性结节病变实施鉴别判断。此次研究所用的多层螺旋CT较常规型的扫描层厚与重建层厚更小,且对细微病变更加敏感,故其对肺部不易察觉的病变检出率相对更高。另外,多层螺旋CT具备多层面成像功能,在肺部病灶形态、密度、钙化等检测方面表现良好,且成像完整度与清晰度较高,可将病变部位与周边正常组织予以有效区别,在病灶定位与手术指导方面应用价值极高。

综上可知,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肺混杂毛玻璃结节病变予以诊断,可有效区分良性与恶性结节病变,其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验结果相符度较高,故而临床诊断价值颇高。

【参考文献】

[1]张松山,张汉松.CT多平面重建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7):43-45.

[2]朱艳琳,吕圣秀,黄陈恕.多层螺旋CT在肺磨玻璃结节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3):512-514.

[3]高英超.多层螺旋CT在肺内结节病的影像学分型及诊断中的价值[J].医疗装备,2017,30(12):41.

[4]梁林.探讨螺旋CT薄层扫描在肺内磨玻璃样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9):183.

[5]王晶晶,高妮,梁志刚,等.肺结节患者影像学特征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5,34(1):85-89.